車主投保難、險企保虧新能源貨車商業險兩難局面如何破解?
最近,有多地新能源貨車司機和銷售企業反映,他們遇到了商業保險投保難。無論是新車或舊車,在某些地區,各大保險公司明確拒絕為新能源貨運車輛承保商業險。即便有些地區可以承保,卻增加了多項強制購買條款。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今年年初印發《關於切實做好新能源車險承保工作的通知》,提出“各財險公司要嚴格依法做好新能源車的交強險承保服務,不得拒絕或者拖延承保交強險”,要求大型財險公司「積極承保新能源車商業保險,確保實現願保盡保,滿足消費者的保障需求」。但為何仍有保險公司拒絕承保新能源貨車商業險?
在辽宁沈阳,某品牌的新能源货车经销商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新车商业保险越来越难上,一开始只是价格贵,后来条件越来越苛刻。
新能源貨車經銷商李先生: 2023年11月、12月的時候,就感覺到有一部分保險公司不收了,然後找大一點的保險公司,新能源車保費比油車的保費要貴一些,上浮30%左右。 24年的7月以後,非營利的車都不上了,想買這個保險只給辦營運的,這樣的保費基本上就破萬了,要在12000元左右。
10月份以後,李先生發現,本地大部分保險公司已經不再承保新能源貨車商業險,他們只能利用在行業多年的關係找人在外省出保險,但這樣的管道也越來越難,不到10萬元的車型,一年的保費甚至要兩萬元左右。
由於正常通路無法上商業險,李先生和同行的新能源貨車銷量受到很大影響,七成交易因為無法上商業保險而被取消,有的為了上保險,甚至買客運版車型來拉貨。
新能源貨車經銷商李先生:十輛車當中有一輛能找人交上高額保險,有1-2輛是只上交強險「裸奔」的,剩下7輛基本上都是退掉、買不成的,或者把它變成客運版的車型。我們的車型分貨運版的和客運版的,他們冒著客車來載貨的風險,也不願意承受保險保不上或高保費。
車主李女士去年11月買了新能源貨車,當時正常上了商業險,而今年續保時,保險公司要求她必須把車輛性質改為營運,去上更貴的營運險才行。
記者和李先生一起隨機來到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門市,一進門工作人員直接告知,新能源貨車上交強險都要層層上報,商業險一概不保。
不只是門市,一位與李先生有多年合作關係的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坦言,他們也想出單賺錢,但全省的新能源貨車都有上險難的問題。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今年業界對新能源貨車的審查突然變嚴,主要是因為作為新生事物,新能源貨車此前產品設計經驗不足,今年賠付率太高。
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今年突然整個產業都是這樣的情況,去年沒保也不知道賠付能多少,預估的賠付結果賠得太多,所以今年全給限制住了。這個事得統一解決,存在風險太大了。
保險公司考慮利潤不承保就能規避風險,但行駛在路上的司機的風險陡增。
沈阳一家货运租赁公司的负责人魏先生透露,他们的新能源货车今年保险到期后,一旦此前出过险,就再上不了商业险,只能铤而走险去买所谓的“统筹险”。他明白一旦发生事故,统筹公司很容易拒赔甚至干脆联系不到,但也没有其他办法。
魏先生:現在可以說,保險是這個行業一個沉重的負擔。現在有100多台車,商業險比例占到一半,其他的份額我們變相走了統籌。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它的不確定性太強了,不知道來年會是什麼情況。我們可能會淘汰一部分新能源電車,換回油車或是混合動力汽車。
雖然魏先生打算把新能源貨車賣掉規避風險,但二手車商卻不敢再接。
二手車商賈先生:如果我去交保險,第一是交不上,第二如果是找人交了商業保險費,價格甚至都達到車價的一半還要多。一方面收的時候沒商業保險,另一方面賣的時候沒保險。新能源二手車基本上在貨車方面,銷售停滯了。只有交強險,真有事故後果不可預測,所以客戶也不認。
不只是在遼寧,全國多地的駕駛人、車主都在反映同樣的問題。新能源貨車風險高、投保難,這樣的困境該如何突破?
在四川成都做物流配送的李先生反映,他們公司剛買了13輛新能源自卸貨車,只有一家大型保險公司願意承保,但前提是附加多種他們不需要的項目,保費昂貴。
李先生:存量電動車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買保險的價格越來越高,油車保險就七八千,現在我們整個的保費,交強險加商業險都要25000了。他們是會強行販賣一些跟車險本身無關的險,包括精神撫慰險、駕乘人員險,但我們都只有一個駕駛員,他強行要求買這些。
剛在北京購買新能源自卸車的張先生也是同樣的情況,託人找中介才找到一家願意承保的保險公司,可兩萬多元一年的費用,讓他犯了難。
張先生:說是新能源車賠率高,現在商業險都在22000-24000元不等,4台車我只是上了交強險,關鍵是不換新能源車好多手續辦不了,所以必須得換。這時候沒有商業險對誰都不負責任,司開車也不負責任,對社會也是不負責任的。
山西運城的南先生有多輛貨車運送自家產品,他告訴記者,去年買的新能源貨車今年沒法續商業險,今年新買的更是不行。一位代理多家保險公司業務的資深保險仲介告訴記者,新能源貨車保費貴,根源是賠付率高,保險公司不賺反賠。
保險中介:商業險並不是強制的,主要是因為車的賠付太高了,特別是電池的賠付,畢竟保險公司也是要獲利的。
這位保險中介人員解釋,他接觸了不少新能源貨車理賠案,廠商與保險公司對於電池「是換還是修」有極大爭議。面對新技術,保險公司議價權很低,導致動輒賠償高昂電池費用,最終惡性循環。
保險中介:電池廠商對這一塊卡得非常嚴,首先廠商授權很少,只允許在有限的幾個授權地去維修,如果是在其他地方維修,廠商就不給保全了。保險公司在電池這塊沒有議價能力,不像以前的燃油車,保險公司可以去找一些修車廠維修,但是電池這家保險公司也不敢,或是保險公司願意有的客戶不願意,所以最後就只能在這一塊認虧。
在多家保險公司工作過的資深保險專家白玉瑋介紹,城市貨運車輛在油車時代的出險率不低,導致相關研究不多,到了電車時代,保險公司面對迅猛變化,應對不足。
資深保險專家白玉瑋:傳統燃油汽車的輕卡,在賠付率方面也不是很樂觀,這塊業務僅次於叫車出租車和重型大貨車的賠付率,是一個不賠不賺,甚至說是微虧的狀態,屬於雞肋業務。長期以來保險公司並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底子不好。現在更新迭代新能源車之後,也沒有這個經驗,也沒有這個能力去運作這件事情,運作出了很大的問題。
白玉瑋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貨運車輛上保險遇到難題,普通私家車其實也面臨保費比油車更高的問題,其根源就在於,保險公司在電車時代,對於電池損壞的鑑定沒有話語權。新能源貨車價格低、折舊快的特性又放大了這個問題,一旦遇到事故傷及電池,更換費用往往趕上了折舊後的車輛價值。
資深保險專家白玉瑋:電池損失的鑑定維修更換這一塊,現在是一個「黑盒子」。不單是新能源的重卡,輕卡以及私家車,涉及電池的更換,對於保險公司來講都是一個難題,不好修乾脆換。而且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它涉及安全性,那麼就在4S店、電池的供應商維修,如果不換就不保修,無法保證安全。這時候投保人覺得需要安全,就必須得要求保險公司同意更換嶄新的電池,由於對新能源電池的鑑定技術處在一種資訊不對稱的黑箱狀態,保險公司、投保人以及4S店,只能預設聽取電池供應商的話語。
一些地方保險業協會、監理單位為了避免沒有商業險可保的情況,又強行讓一家或幾家保險公司承保此類業務。這時,賣方會提高保險價格,買方又難以承受,效果不理想。如何解決難題?
資深保險專家白玉瑋:傳統的商業車險,從技術角度來講,已經不能適用於現在這麼龐大複雜新增的這些風險,燃油車時代的演算法,燃油車時代的條款已經不適應了。它的里程、天氣、路況,甚至它的擁擠程度,可以透過地圖資料、交通資料以及歷史的中保信理賠資料來識別。新產品跑很多,風險必然高,支付的保費必然高,跑的少支出保費也少,其實客戶也能接受。
資深保險專家白玉瑋:這個事情得整個生態的各方坐下來形成一個能夠各讓一步的解決方案,要不然新能源貨車賣不出去,最後市場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