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在實驗室成功培育出脊索
研究人員在研究人類早期發育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成功地製造出了實驗室培育的脊索,這是脊椎動物的關鍵結構成分。該模型基於精心策劃的一系列化學訊號,模擬了人類軀幹的早期階段,其中包括神經和骨骼幹細胞。 這項突破為脊椎先天缺陷和椎間盤疾病提供了潛在的見解,標誌著人類發展障礙研究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電子掃描顯微鏡影像,顯示樹幹有機體碎片的細節。 圖片來源:Tiago Rito、Marie-Charlotte Domart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科學家們創建了人類幹細胞模型,其中首次包括脊索–發育中胚胎的一種組織,它引導細胞形成脊柱和神經系統(軀幹)。
這項研究成果今天(12月1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上,標誌著在了解人體如何在早期發育過程中形成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脊索是一种杆状组织,是人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结构导向。 它是所有脊椎动物的显著特征,在胚胎生长过程中对组织起着关键作用。
由於其複雜性,以往人類軀幹發育的實驗室培養模型中明顯缺乏脊索,因此這項突破對推進發育生物學的發展尤其重要。
電子掃描顯微鏡影像,顯示樹幹有機體碎片的細節。 圖片來源:Tiago Rito、Marie-Charlotte Domart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首先分析了雞胚胎,以準確了解脊索是如何自然形成的。 透過與已發表的小鼠和猴子胚胎資訊進行比較,他們確定了形成脊索組織所需的分子訊號的時間和順序。
有了這張藍圖,他們產生了一連串精確的化學訊號,並以此誘導人類幹細胞形成脊索。
樹幹有機體的碎片用膠帶固定。 這些樣本隨後將塗上一層薄薄的鉑,然後用電子顯微鏡進行成像。 資料來源:Tiago Rito、Marie-Charlotte Domart
幹細胞形成了一個微型”樹幹狀”結構,並自發性地伸長到1-2毫米長。 它包含發育中的神經組織和骨骼幹細胞,其排列模式與人類胚胎的發育模式如出一轍。 這表明,脊索促使細胞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位置成為正確類型的組織。
科學家認為,這項工作有助於研究影響脊椎和脊髓的先天缺陷。 它也能讓人們深入了解影響椎間盤(椎骨之間的減震墊,由脊索發育而成)的情況。 這些椎間盤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進而引起背痛。
詳細的透明視頻,顯示軀幹類器官內的脊索細胞(紅色)和相關圖案分子(青色)。 灰色為細胞核。 圖片來源:Tiago Rito
發育動力學實驗室組長、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詹姆斯-布里斯科(James Briscoe)說:”脊索就像發育中胚胎的全球定位系統,幫助建立身體的主軸,指導脊柱和神經系統的形成。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很難在實驗室中產生這種重要的組織,這限制了我們研究人類發育和疾病的能力。發育狀況打開了大門。
軀幹類器官表面的顯微鏡影像(右圖)和電腦生成的影像(左圖),綠色為脊索,周圍是外層神經組織(紫色為骨架)。 資料來源:Tiago Rito
研究的第一作者、發育動力學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蒂亞戈-里托(Tiago Rito)說:”找到產生脊索的確切化學信號就像找到了正確的配方。以前在實驗室培育脊索的嘗試之所以失敗,可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添加成分所需的時間。周圍的組織,就像在典型的發育過程中一樣。
人類軀幹器官的切片。 脊索(綠色)使神經組織(藍色)形成圖案(洋紅色)。 細胞核染成白色。 圖片來源:Tiago Rito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