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專訪:談英特爾CEO下課回應美國半導體管制用AI寫演講稿
今天《連線》雜誌專訪了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從新AI系統Blackwell的推理效能優勢,到英偉達的AI全球戰略,聊了不少這家美國GPU巨頭在半導體行業的最新進展。黃仁勳稱,AI已逐步成為一種基礎設施,各AI開發商正大規模“製造智慧”,並以此重塑各行各業。半小時內,他提及了至少23次「基礎設施」。黃仁勳調侃道自己也用AI Agent來寫演講稿。
在此次訪談中,黃仁勳也回應了本週令半導體產業震顫的兩件大事,一是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正式退休,並從董事會卸任;二是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公佈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新規,波及24種半導體製造設備、3種用於開發或生產半導體的軟體工具、高頻寬記憶體(HBM),以及超140家半導體產業上下游公司。
由於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的出現,10年間,半導體產業的底層架構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GPU席捲CPU市場。在他看來,這就是英特爾困境的核心原因。而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仍會長期保有優勢。
根據雅虎財經的數據,截至發稿,英偉達的股價年漲167%,最新市值為3.2兆。
▲英偉達今年股價狀況,漲幅接近167%(圖源:雅虎財經)
以下是這本《連線》雜誌資深撰稿人勞倫·古德(Lauren Goode)與黃仁勳訪談全程內容的編譯(為提高可讀性,智東西在不違背原意的前提下進行了一定的增刪修改):
一、AI硬體潮英特爾沒能跟上
古德:前幾天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官員宣退休,但有市場傳聞說他是被迫下台的。我認為,20年前沒有人會想像得到英特爾走到了這一步。
你是如何確保英偉達在10年、20年之後,不會落得同樣的下場?為了確保這一點,你規劃了哪些實際的策略?
黃仁勳:我和基辛格已經有數十年的交情了,非常感謝他和英特爾提供的合作和支持。現在我們仍選用英特爾的CPU,並與他們一起開發和推廣各種各樣的產品和專案。
當一個行業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時,其力量令人難以置信。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技術創新,讓全世界從在CPU上運行編碼指令,轉向在GPU上探索神經網絡,這種趨勢並不是可以與之抗爭的。你要么走上這條路,要么錯過這條路,並且沒有人能保證這一點。
不管CPU的效能多強,你都抵抗不了機器學習的發展勢頭;不管一台電腦多先進,你都抵抗不了雲端運算的發展動能。由於機器學習的出現,不到10年,人們建造、處理工具的方式和內容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此,你要長期為這些技術革新做好準備。
別忘了,英偉達是一家從基礎技術架構起步的公司,成立兩年後,公司實際發展方向就完全改變了。我們很快就認清了一個事實,那便是當時我們所建立的架構、所擁有的技術都是錯的,於是無論如何都要去做GPU,去追趕深度學習領域。後續英偉達從一家晶片公司,發展為一家系統公司,再變成了一家基礎設施公司。
二、半導體產業首次大規模製造智能
古德:你有說到英偉達在全球各地都有不少合作夥伴,但身處於當前政策變動、條件嚴苛的商業環境,你是怎麼應對的呢?
黃仁勳:正如過去60年那樣,世界在變的同時,AI產業也一直在改變。我們現在能夠解決的問題、能夠提供的產品解決方案、能夠實現的能力都是不尋常的。目前,科技產業和軟體產業仍有領先優勢,而以這兩者為基礎的其他產業,將在接下來的十年內經歷重大變化。
古德:這週一,美國商務部擴大了出口管制,管制範圍不僅限於半導體產業。與之相關的上下游供應鏈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而英偉達的GPU則是其中一環。在你看來,出口管制的理由是否合理,中國市場的競爭對手又會如何應對?
黃仁勳:首先,我們會盡力了解並告知半導體產業的動態,以及英偉達如何在全球市場運作,並向上級解釋這些事情。在那之後,我們的工作仍是繼續專注於創新和推動技術進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些都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
古德: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近期提到了台積電(TSMC),他認為台積電搶走了美國的部分晶片業務。英偉達與台積電長期合作,你怎麼看待這件事對兩家公司關係的影響?
黃仁勳:無論是在半導體產業,或是在全球供應鏈市場,台積電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們很重視與台積電的合作,也在這份合作關係中越做越好。同時,全球供應鏈對台積電的依賴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古德:川普當選新美國總統以來,你和他交流過嗎?
黃仁勳:我已經聯繫了川普總統並向他表示祝賀。
古德:那你是否想要與他進一步討論英偉達的業務?
黃仁勳: AI是一個很宏大的議題。它不僅是一項新技術,更是一個全新的產業。當下,我們第一次大規模製造智慧。
我選擇「製造」這個詞的原因是,通常在一個產業形成的過程中,會製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就像電腦產業當初製造軟體一樣,現在AI產業是製造智能,需要能源,需要大量工廠,並且對一個國家的社會、工業、經濟和技術進步有重要影響。
三、感知、推理和計劃能力是衡量AI Agent的標準
古德:最近AI Agent(AI智能體)的概念走紅,不過其具體的定義似乎還不清晰。那麼,你認為AI Agent是什麼,能做什麼,為什麼有些人稱它是下一波生成式AI呢?
黃仁勳:從感知AI(Perception AI)到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再到AI Agent。時至今日,AI可能實際上是一個機器人、一個AI系統或其他形態。我認為這些有關AI Agent的描述,在不同的脈絡脈絡中有時可以互換,不過其核心是不變的,即結合感知、推理和計劃能力,這也是AI的基石。
目前,AI可以基於思考鏈(CoT)或其他架構的推理模型,把我們拋給它的任務,拆解成多步驟完成。除此之外,AI也可以產生圖像、音樂、文件等等。這些意味著,未來你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可以讓別人代勞一部分工作。
古德:你使用了哪些AI Agent來幫助你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怎麼用的,可以舉例說說嗎?
黃仁勳:我現在用好幾個,個人體驗都不錯,像是Gemini和ChatGPT。我常用AI來寫一些東西,舉個例子,我會把一個初版的大綱丟給AI,再給它一些我以前演講內容的PDF文檔,然後我就可以根據AI生成的內容進一步完善我的初稿。
古德:所以你是說,我任何時候給你發電子郵件,你都會回复,但其實這都是AI Agent幹的?
黃仁勳:那不是,我設定了一個郵件過濾器,如果是你發的郵件,它會顯示在頁面最上方。
四、新標準化推動Blackwell能源效率提升30倍
古德:了解到英偉達最新的產品Blackwell已經開始交付了,其中有不少大客戶。你認為Blackwell最大的亮點是什麼,是速度更快嗎?這對下游產業有哪些影響?
黃仁勳: Blackwell正在滿載生產,進展順利。
Blackwell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為訓練模型的效率帶來了質的提升。過去通常需要等待幾個月來處理訓練模型所需的數據,然後再訓練模型。 Blackwell可以把這個時間壓縮1/3到1/4,像是本來要用6個月,現在大概只耗時1個半月左右。隨著越來越多公司武裝AI能力,3個月的時間差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
另外在推理方面,我們發現推理過程遵循的不是Zero-shot Learning(零樣本學習)或One-shot Learning(單樣本學習),而是長期思考的模式。它本質上是AI先在腦海中構思出各種不同的解法,然後用更多的算力,提供更恰當的答案。
這是一種新的標準化(scaling)方式,我們稱之為測試階段標準化(test time scaling)或推理階段標準化(inference time scaling)。這樣一來,Blackwell的推理過程可以兼顧高效能和節能,能源效率提升了30倍。
五、全球多個國家開始佈局“主權AI ”
古德:我們來談談主權AI(Sovereign AI)。
黃仁勳:一方面,當前各國都發現AI的能力超越他們想像,他們開始意識到AI對國家的重要性、數據也是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數據裡反映了另一個社會,並理應出手收集、處理、利用這些數據。
另一方面,AI在許多方面擔任了基礎設施的角色,例如能源基礎設施、通訊基礎設施、數位智慧基礎設施、AI工廠、資料中心等等。同時,在社會、教育、大學、研究和創業等環境中,AI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也是出於對主權AI的考慮,我今天特地待在泰國,與當地的合作夥伴一起見證一家AI雲端服務公司的啟動。迄今為止我們已大約有56家AI創企。
古德:如果把這個生成式AI爆發的時代,重新定義為基礎設施,在你看來這對AI模型的發展又意味著什麼?
黃仁勳:首先,AI作為基礎設施,通常意味著社會中的不同分工都需要用到它,包括大學、研究人員、新創公司、大公司等。
其次,我認為AI將基於網路重建一套新的作業系統,我們使用電腦的方式將會改變。過去我們透過程式語言、檢索文件和管理文件等方式與電腦溝通,未來則是透過提示詞直接問問題,要求它為我們做一些事情。
這項變化的關鍵在於,搭載多個大語言模型的AI系統取代了傳統作業系統,並且各國都可以創建自己的大語言模型和AI系統。
這些AI系統並非依賴單一的、參數量巨大的模型,而是整合不同類型、領域的模型。其中有些擅長推理,有些用於AI工具,有些負責資訊檢索,還有防護措施、合成資料產生、獎勵和反思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