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對中國成熟製程晶片啟動貿易調查
據《紐約時報》查閱的政府和行業文件以及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美國拜登政府正在準備對中國生產的“older-model”(舊型號,應指“成熟過程”)半導體進行貿易調查,以回應人們對美國對這些產品日益增長的依賴可能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擔憂。
報告稱,這項調查最終可能導致對某些中國製造晶片及其包含這些晶片產品徵收額外的關稅、禁止進口或其他行動。而具體採取何種因應措施的決定,將落在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手中。拜登政府可能會在未來幾週內開始調查,但很可能至少需要六個月才能得出結論。
近年來,美國聯合日本及荷蘭,持續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及半導體製造設備,但卻沒有影響中國生產成熟製程晶片,這些成熟製程晶片對於智慧型手機、汽車、洗碗機、冰箱和武器等大量產品以及美國電信網路也至關重要。有數據顯示,目前成熟製程晶片在全球銷售的晶片當中的佔比超過70%。
根據TrendForce的預測,中國大陸因為受到美日荷對於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使得先進製程產能的增長受到了限制,預計2027年在全球先進製程當中的產能佔比將由2023年的8%降低至6%。
由於先進製程發展受限,這也迫使中國廠商不得不選自將更多的資源投向了成熟過程領域,大力提升成熟製程的產能,提升成熟製程晶片的國產化率。
TrendForce的預測數據顯示,以成熟過程產能佔比來看,2023年台灣地區的佔比高達45%,中國大陸地區佔31%,韓國佔8%,美國佔5%,日本佔2 %。預計2027年,中國大陸地區的成熟製程產能比將達47%,台灣地區將萎縮至36%,韓國將降至4%,美國也將降至4%,日本則成長至4%。
在此背景之下,美國官員擔心中國的生產的成熟製程晶片未來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高,從而加重美國對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的依賴,並對其構成安全威脅。
「中國正在補貼這些新晶圓廠的晶片,將它們傾銷到全球市場,壓低價格,」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12月7日在加州西米穀(Simi Valley)舉行的雷根國防論壇(Reagan National Defense Forum)上寫道。 「這不公平。美國可能有理由對此徵收關稅。
美國拜登政府一直在權衡是否根據兩項不同的法律對此進行貿易調查:一個是《貿易擴張法》第232 條,該條款側重於對國家安全的威脅,由美國商務部負責;另一種選擇是1974 年《貿易法》第301 條,該條適用於「不合理」或「不合理的」行為,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執行。
據幾位熟悉這些計劃的人士稱,政府似乎已經接受了後一種行動。一家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貿易協會上週致其成員的一封信中表示,拜登政府在本週的一次會議上決定繼續進行301 條款調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可以開始準備在下週啟動調查。
美國貿易代表該辦公室和商務部拒絕置評。在拜登任期的大部分時間裡,拜登政府官員一直在考慮採取這項行動,但一直在爭論針對這類晶片的最佳方式,這些晶片是不透明和非常複雜的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
美國政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被要求幫助保護生產更多類型成熟製程晶片的歐美半導體的公司,特別是在美國及其盟友正在投資數千億美元試圖建立本地晶片供應鏈的背景之下。
有人擔心中國成熟製程產能的成長可能會讓美國的同類型的新工廠倒閉。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中國將增加全球近一半的城市製程晶片產能。這很可能會對全球價格帶來下行壓力。太陽能、電池和電動車產業的美國公司也面臨類似的挑戰,因為中國工廠生產產品不僅品質高也更廉價。拜登政府對此的回應是,對這些產品徵收關稅。
根據《紐約時報》查閱的一份11 月21 日的政府文件顯示,美國商務部一直在向其他機構通報中國生產成熟這次晶片的情況,並提議根據232 條款進行國家安全調查。
美國國防部提議調查「所有含有中國晶片的產品」的進口情況,而不僅僅是晶片本身,因為大多數中國晶片都是以其他產品的形式進入美國的。該部門表示,調查可能會調查一種稱為「組件關稅」的東西,這種關稅不是針對整個進口產品,而是只針對內部的晶片,具體取決於其來源。徵收這樣的關稅需要收集更多關於美國進口的晶片類型的資訊。
美國商務部表示,這種關稅從未「大規模」嘗試過,但這項調查可能給它一個機會來評估其可行性。
拜登政府今年對從中國直接進口到美國的成熟製程晶片徵收關稅。但分析人士表示,此舉的影響將是有限的,因為大多數中國製造的晶片並不會直接進口到美國。相反,它們被納入亞洲其他工廠的洗碗機、電腦、玩具和其他產品中,然後出口給美國消費者。
文件稱,美國商務部表示,現在啟動調查可能會帶來下屆政府改變方向或拒絕完成調查程序的風險。但該文件稱,這將使拜登政府能夠確定調查的方向,為晶片製造商和其他人提供一個採取行動的論壇,並希望在美國公司更加依賴中國晶片之前採取行動。
該文件還表示稱,該措施將向購買晶片的公司發出強烈的市場信號,“中國供應商的成本優勢可能是短暫的”,並可能鼓勵歐盟等盟友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來應對來自中國的供應過剩。
美國商務部引述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稱,中國供應商提供的晶片價格通常比美國低30%至50%,有時甚至低於生產成本。文件稱,這使得許多公司不願在美國和歐洲投資新的晶片工廠,如果美國政府沒有提供超過其資本成本的40% 的補貼,將導致一些晶片項目停滯或取消。
美國商務部本月公開發布的這項調查顯示,美國公司生產的電子產品中約有三分之二的產品含有中國晶片,但其中數量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