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黑暗彗星”可能蘊藏著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研究人員將已知暗彗星的數量增加了一倍,確定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外太陽系中較大的暗彗星和內太陽系中較小的暗彗星。這項發現提出了關於彗星起源及其在向地球運送維持生命的物質方面所起作用的新問題。
這幅藝術家的概念圖展示了2017年發現星際天體1I/2017 U1(’Oumuamua)之後的情況。 雖然’Oumuamua’本身並不是一顆暗彗星,但它在太陽系中的運動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了迄今為止發現的14顆暗彗星的性質。 圖片來源:ESO/M. Kornmesse
不到兩年前,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暗色彗星–一種看起來像小行星但行為像彗星的太空天體。 不久之後,又發現了六顆。 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透露又發現了七顆暗彗星,使已知總數翻了一番。 這些天體分為兩組:外太陽系中較大的暗彗星和內太陽系中較小的暗彗星,每組天體具有與眾不同的獨特特徵。
這些發現於12月9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科學家在2016年3月的一項研究中註意到,”小行星”2003 RM的運行軌跡與預期軌道有輕微偏離,從而首次發現暗彗星的存在。 這種偏離無法用小行星的典型加速度來解釋,例如被稱為雅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小加速度。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南加州噴射推進實驗室的達維德-法諾奇亞(Davide Farnocchia)說:”當你在天體上看到這種擾動時,通常意味著它是一顆彗星,其表面排出的揮發性物質給了它一點推力。點。因此,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對這個奇怪的天體無法完全搞清楚。
法諾奇亞和天文學界並沒有等待太久就發現了另一塊謎題。 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贊助的望遠鏡發現了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源自太陽系外的天體。1I/2017 U1(’Oumuamua)不僅像小行星一樣以單一光點的形式出現,它的軌跡也發生了變化,就像彗星一樣從表面排出揮發性物質。
法諾奇亞說:”‘Oumuamua’在幾個方面都令人吃驚。我們從星際空間發現的第一個天體表現出與2003 RM 類似的行為,這一事實使2003 RM 更加引人入勝。”
到了2023 年,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7 個太陽系天體,它們看起來像小行星,但行動起來卻像彗星。 這足以讓天文學界將它們歸入自己的天體類別”黑暗彗星”現在,隨著又發現了七顆這樣的天體,研究人員可以開始研究一系列新的問題了。
新論文的第一作者、密西根州立大學東蘭辛分校物理系博士後達裡爾-塞利格曼(Darryl Seligman)說:”我們有了足夠多的暗色彗星,我們可以開始詢問是否有任何東西可以將它們區分開來。
研究的作者發現,其中一種被稱為外暗色彗星的彗星具有與木星家族彗星類似的特徵:它們的軌道高度偏心(或橢圓),而且體積偏大(直徑達數百公尺或更多) 。
第二類是內暗彗星,位於內太陽系(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以近乎圓形的軌道運行,體積偏小(幾十公尺或更小)。
就像許多天文發現一樣,塞利格曼和法諾奇亞的研究不僅拓展了我們對暗色彗星的認識,也提出了幾個新的問題: 暗彗星起源於哪裡? 它們異常加速的原因是什麼? 它們可能含有冰嗎?
塞利格曼說:『黑暗彗星是一個新的潛在來源,它向地球輸送了生命發展所必需的物質。我們對它們了解得越多,就能更好地理解它們在我們星球起源中的作用。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