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客釣到一條有編碼的魚:「浙海研C50」 來歷找到了
最近,台州網友@小羊駝在社群媒體上求助,稱自己在大陳島釣到一條有編碼的魚,好奇這條魚能不能吃,並附上了一張圖片。根據這張圖片顯示,他釣上來的應該是一條黑鯛魚,背鰭末端處掛著一個粉紅色的標籤,上面寫著「浙海研C50」。
網友釣到的魚
此事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有人說:“你把別人的論文釣上來了”,也有人說:“可能是高中生物學的標本重捕法。”大家都充滿了好奇。 12月6日,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對這條魚的來歷進行了求證。
釣到一條有編碼的魚
留言區炸鍋了空
網友@小羊駝是大家口中的釣魚佬。上個月底,他到釣友們推薦的一處大陳島釣點去釣魚,收穫了這條黑鯛魚,「剛釣上來的時候還沒注意到,回家拿出來才發現帶著編碼。 「好奇這條魚的來歷,他在社群媒體上發了求助貼,沒想到引起了這麼多人的注意。這幾天,這篇貼文底下的留言越來越多,有些評論非常精彩——
「吃之前聯絡一下,不然人家科研樣本又少了一個。」「聯繫也沒用了,看魚的狀態,他們應該也救不活了,想想清蒸還是紅燒吧。」「吃完了寫一篇吃後感給浙海研就行了。魚換一條,把碼釘回去,放回原水域,等著論文《物種變異史》的發表。種魚要是被大魚吃了,這個塑膠片能消化嗎?
除了這些調侃的,也有一些評論,看起來非常接近真相——
「這是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的項目,研究黑鯛魚的,標誌放流項目的魚,主要目的是因為黑鯛是我國重要海水經濟魚的一種,研究也是為了以後的水產養殖。”
增殖放流活動受訪者供圖
這條魚的來歷找到了
捕抓到記得這麼做
帶著大家的疑惑,記者聯絡上了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確實是我們增殖放流時投放的魚苗,大家如果捕撈到,可以透過標籤上的電話聯絡我們。」該研究計畫小組負責人徐主任告訴記者。近幾年,漁業資源逐漸衰退,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每年會進行大規模的魚苗增殖放流。在放流的魚苗上進行標記,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個可以了解它的生長情況,從放流到捕撈上來時,經過了多久時間,長了多少體重;第二個看它的洄遊路線,比如說在我們舟山海域放的,一段時間後可能在溫州那邊捕到了,表示它是往偏西南方向移動;最後是看回捕的數量,計算有多少魚被什麼網具所捕撈,計算回捕率。冰箱裡,再用一張小紙條記下捕撈時間、地點和工具,後續會有工作人員上門領魚,「我們也會適當地獎勵,主要原則是不讓捕撈者吃虧。」據介紹,這位網友釣到的這條黑鯛魚,是十月初才放流的,「我們有好幾個項目在放,大概放了幾萬尾。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經接到了一兩百個電話,為他們提供了捕撈信息,「大部分信息還蠻可靠的。」不過,徐主任也提醒大家,他們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在正常的漁業生產活動中,到底有多少魚會被捕撈,請大家不要為了獎勵,刻意去捕撈,這樣便失去了研究價值。來源:錢江晚報潮新聞 記者黃玉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小編:舒克 審核:楊懿 監製: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