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光纜恢復委員會在修復波羅的海光纜的同一天宣布成立
就在一條疑似被中國船隻”伊鵬3號”切斷的海底電纜修復當天,兩大電信機構召開了海底電信電纜彈性諮詢委員會會議。國際電信聯盟(ITU) 和國際電纜保護委員會(ICPC) 於11 月29 日上週五宣布成立委員會。
該委員會由40 名成員組成,包括全球部長、監管機構、行業領袖和專家。其目標是促進政府和產業的最佳做法,確保及時修復遍布全球的電纜,降低損壞風險,並增強通訊連續性。
雖然人為破壞是電纜中斷的一個疑似原因,但大多數電纜損壞都是由意外的人為活動造成的,例如捕魚和拋錨。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說法,自然災害、磨損和設備故障也是造成許多故障的原因。
事實上,國際電信聯盟的報告中並沒有提到故意損壞電纜。
ICPC 計算出,全球每年平均發生150 至200 次故障,每週需要修復約三次電纜。
每週進行三次全球修復似乎並不困難,但考慮到電纜承載的流量以及電纜的重要性,ITU 和ICPC 認為有必要成立管理委員會。
「海底電纜承載著99% 以上的國際資料交換,因此其彈性是全球當務之急,」ITU 秘書長Doreen Bogdan-Martin 評論道。
2025 年初舉行的首屆海底電纜彈性高峰會將是該委員會的首次實體會議,地點為尼日利亞阿布賈。會議每年舉行兩次,從2024 年12 月開始以線上方式舉行。
雖然ICPC 和ITU 尚未表示他們正在考慮將破壞視為電纜損壞的原因,但委員會成立的時間恰逢丹麥軍方幾週前監視一艘涉嫌故意破壞波羅的海兩條電纜的中國船隻的消息,中國政府否認參與其中。但根據海洋追蹤數據,涉案船隻”伊鵬3號”在每條電纜受損時都經過了電纜。芬蘭國家調查局正在調查電纜損壞的原因。
在宣布成立電纜恢復委員會的同一天,有消息指出連接芬蘭和德國的電纜已恢復線上並全面運作。
「海底電纜故障於2024 年11 月18 日星期一凌晨4:04 被發現,位於厄蘭島以東的瑞典專屬經濟區EEZ 的修復工作於2024 年11 月28 日星期四晚上9 點(EET)提前完成,」Cinia 宣布,其大股東為芬蘭政府。
該公司表示,儘管需要從波羅的海以外引進專用設備,但修復工作很快就完成。中國聲稱電纜中斷只造成了輕微的干擾,但其損壞凸顯了在創建冗餘系統方面保持警惕的必要性。
執行長Ari-Jussi Knaapila 宣稱:“關鍵海底基礎設施的安全性需要提高,國際規則需要加強,以增加在故意破壞的情況下被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