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年前的福卡夏:考古學家揭開新石器時代的烹飪秘密
新月沃土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社區使用帶瀏海的礱糠盤烘烤大塊的調味麵包。 對考古遺蹟的分析突顯了六世紀的烹飪傳統,其中包括穀物加工和集體用餐。由阿布達比大學和羅馬拉薩皮恩扎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即公元前7000 年到公元前5000 年之間,近東新月沃土地區的完全農業社區形成了一種複雜的烹飪傳統。
用動物脂肪調味的”福卡夏”在試驗性仿製礱糠盤中烘烤。 圖片來源:Sergio Taranto
這項傳統包括在專門的托盤上烘烤大塊麵包和各種口味的”focaccias”,考古學家稱之為礱糠盤。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參與研究的還有米拉-豐塔納爾斯研究所(IMF-CSIC)和里昂大學(法國)的工作人員。
礱糠盤是一種用粗粘土製成的容器,有一個大的橢圓形底和低矮的壁。 與普通托盤不同的是,它們的內部表面有粗糙的印記或切口,重複而有規律地排列著。 先前,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托盤的複製品和與研究時期考古遺址中發現的相似的烹飪結構進行了實驗,從而推測了它們的功能。
這些研究表明,用水和麵粉製作的大麵包可能是放在這些托盤上烘烤的,並在420°C 的初始溫度下在圓頂爐中放置約2 小時。 內表面的瀏海便於烘烤後取出麵包。 此外,麵包的體積較大(約3 公斤),顯示這些麵包很可能是供集體食用的。
分析新石器時代麵包製作的痕跡
研究團隊分析了公元前6400 年至公元前5900 年的礱糠盤陶瓷碎片,以確定它們作為烘焙穀物麵團的專用容器的用途,以及這些麵團是否可能添加了動物脂肪或植物油等調味品。 分析的遺骸來自位於敘利亞和土耳其之間的Mezraa Teleilat、Akarçay Tepe 和Tell Sabi Abyad 考古遺址。 分析工作在伊斯坦堡大學和科奇大學(土耳其)進行。
這項研究以綜合角度的各類分析為基礎,提供了有關這些人工製品的用途及其加工食品性質的明確證據。 尤其是對植物殘片(植物中的二氧化矽殘留物)的分析表明,小麥(Triticum sp.)或大麥(Hordeum sp.)等穀物在這些托盤中被加工成麵粉。
在圓頂烤箱內的仿製礱糠盤中實驗性烘烤的含有動物脂肪的”福卡夏”。 圖片來源:塞爾吉奧-塔蘭托
此外,對有機殘留物的分析表明,一些托盤曾被用來烹飪含有動物脂肪等動物源成分的食物,還有一種情況是用來烹飪植物性調味料。 殘留物的降解狀態表明,至少在兩種情況下,托盤達到的溫度與實驗驗證的在拱形烤箱中烘烤麵團的溫度相符。 最後,透過陶瓷表面的使用變化分析,可以確定與麵包殘留物特別相關的使用磨損,以及與調味法式薄餅殘留物相關的其他磨損。
“我們的研究生動地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人們利用自己種植的穀物製作麵包和’focaccias’,並添加各種配料集體食用,”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塞爾吉奧-塔蘭托( Sergio Taranto)解釋說,該研究是阿布達比大學和拉薩皮恩扎大學博士論文的一部分。 “研究人員總結說:”我們發現的礱糠托盤的使用使我們認為,這種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烹飪傳統發展了大約六個世紀,在近東的廣大地區流傳。 “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