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難彌? 「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未達成協議生產限製成關鍵爭議
當地時間12月1日晚,全球塑膠污染治理進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五次會議(INC-5)在韓國釜山召開全體會議,但各國未能就塑膠污染國際公約達成最終協議。
12月1日,韓國釜山,INC-5最後一天舉行全體會議
這次會議本應是最終定案的談判,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條約,以應對塑膠污染危機。然而,參與國家在條約的基本範圍上產生意見分歧,無法就塑膠製品的生產、管理以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等核心問題達成一致,最終決定推遲重要決策,在未來再次展開談判。
核心爭議:塑膠生產限制
本次談判的焦點是是否應限制塑膠生產。
先前,巴拿馬提交了一份生產限制提案,簽署國應明確減產目標,建立監控機制,從源頭控制塑膠生產。這項提案得到100多個國家的支持。
支持限塑的國家和環保組織認為,限制塑膠生產對公約的成功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塑膠產量急劇增長的背景下,任何沒有生產限制的條約都可能無法有效解決塑膠污染問題。
然而,沙烏地阿拉伯等石油生產國則表示了對提案的反對,認為塑膠生產和石化產業對其經濟至關重要,並主張將精力集中在解決塑膠廢棄物的管理和回收上。
國際化學協會理事會(ICCA)理事會秘書Chris Jahn也表示:「至關重要的是,條約應該專注於解決塑膠污染的主要根源——廢棄物管理不善。」他認為,重複使用和回收塑膠廢棄物是「終結污染的更好方法」。
會議主席Luis Vayas Valdivieso在周日發布了修訂後的公約草案,草案中包含了兩個替代方案,其中一個包含了塑膠生產限制的條款,而另一份則明確表示該條款「不適用」。
沙烏地阿拉伯代表Abdulrahman Al Gwaiz表示:“共識從未達成。儘管我們一再堅持,但有幾項條款還是莫名其妙地寫進了文件。它們根本不在談判範圍內。”
此外,一些環保組織認為,草案缺乏實質約束力,無法有效推動全球塑膠污染問題的解決。而全球南方的代表則強調,如果公約無法確保公平的資金支持和技術轉移,那麼其實施效果將大打折扣。
分歧難彌,談判延期
“這樣的結果顯示了在全球範圍內解決塑料污染而難題的複雜性,”Jahn指出,“為了達成一份有效、包容且可行的條約,仍需進一步磋商。”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的報告,塑膠中包含超過3,200種有害化學物質,對女性和兒童的毒性尤其嚴重。
巴拿馬代表團Juan Carlos Monterrey Gomez呼籲各方加速重啟談判,以應對塑膠污染帶來的嚴重挑戰。
他表示:“每拖延一天,都是對人類的傷害。推遲談判並不能推遲危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