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的孟加拉灣洋流打破了延續一個世紀的科學定律
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太平洋海洋環境實驗室領導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孟加拉灣不尋常的洋面流,這些洋面流違背了傳統模型,隨海面風向左移動。這項發現源自長期浮標數據,對包括氣候研究、海洋生態系統和災害應變策略在內的多個科學領域都有影響。
現代海洋學的一個核心原理是,地球上的洋面洋流受地球自轉的影響,在北半球隨風向右偏轉,而在南半球則向左偏轉。
這項原理由瑞典海洋學家瓦格恩-瓦爾弗里德-埃克曼(Vagn Walfrid Ekman)於1905 年提出,在全球範圍內適用,但也有其複雜性。 最近,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太平洋海洋環境實驗室(PMEL)領導的研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例外。 在孟加拉灣,一個長期停泊的浮標所提供的數據顯示,表層洋流流向風的左側–這與既定模型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偏差。
根據該研究的主要作者、PMEL 的資深科學家邁克爾-麥克法登(Michael McPhaden)說,這項發現具有廣泛的意義。 它可以加深人們對天氣和氣候多變性、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生態系統行為和漁業管理的理解。
麥克法登說:『這項研究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了解風力作用下海洋環流的一個方面,而這個方面很少被觀測到,人們對它的了解也很少。它將幫助科學家了解洋流何時會轉向與預期相反的方向。
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
孟加拉灣位於印度洋東北部,與印度、孟加拉、緬甸和斯里蘭卡接壤。 孟加拉灣以季風著稱,是全球航運、漁業和多種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樞紐。 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影響著區域氣候,對整個南亞的農業和天氣模式至關重要。
研究小組成員包括印度國家海洋資訊服務中心、喀拉拉漁業和海洋研究大學以及薩格勒布大學地球物理系的科學家,他們在論文中描述了部署在印度東海岸數百英里處的浮標多年來每小時提供的數據所捕捉到的孟加拉灣表面流。
這項發現非常及時,因為這項知識有助於分析擬議中的一項新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衛星任務的觀測數據,該任務將同時對全球海洋的表面風和洋流進行高分辨率測量,名為海洋動力學和與大氣的表面交換。 新論文中描述的洋流將成為高頻衛星檢索的一個顯著特點,尤其是在地球自轉對海洋環流影響相對較弱的熱帶地區。
本研究所使用的錨定浮標由印度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所維護,是北印度洋印度國家海洋錨定浮標網的眾多浮標系統之一。 這項工作與由NOAA 及其合作夥伴領導的平行多國計劃相協調,該計劃被稱為RAMA,是亞非澳季風分析和預測研究錨定浮標陣列的簡稱。 這些浮標系統為天氣、氣候和漁業應用,特別是季風預報提供印度洋數據。
麥克法登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依靠季風帶來的降雨進行農業生產,因此提高我們對季風的了解和預測能力一直是國際科學界的長期目標。”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