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史前台灣的古人類會錘掉健康的門牙以增加”吸引力”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曾在牙醫椅上拔過牙,無論是局部麻醉還是全身麻醉,即使有現代醫學,拔牙也不是一種令人愉快的經歷。 因此,請為那些千百年來自願將健康的好門牙敲掉或拔掉的人們想一想–這種做法從公元前4800 年一直延續到20 世紀初。 而這一切絕對會讓你意外:主要是為了美觀。
從現代台灣的40 個遺址中發掘出的化石揭示了台灣島上的磨牙儀式,保存完好的男性和女性頭骨顯示出一致的缺牙模式。 澳洲國立大學考古與自然歷史系和關島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他們的發現以及歷史記錄,揭示了近五千年來人們為何以及如何進行這種儀式的更完整的故事。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第一個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動機是美容,因為人們希望將自己與動物的面部特徵區分開來,並增強個人吸引力,尤其是對異性的吸引力。有趣的證詞強調了人們對從明亮牙齒縫隙中露出深紅色舌頭的追求。
台灣古今人口的規則牙列與流行消融模式圖解Zhang et al/( CC By 4.0 )
在整個島上,不同的社區似乎有不同的拔牙模式,但這種做法一般涉及拔除幾顆上門牙,最常見的是門牙(I)和/或尖牙(C)。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口腔健康狀況良好的個體拔除牙齒的對稱性和規律性很高,因此結果被解釋為有意拔除,而非牙槽骨病變或外傷事故所致。”
由考古學家張悅(Yue Zhang )領導的研究小組能夠將研究結果分成四種不同的文化動機,它們是這個痛苦過程背後的原因。 如上所述,在各個族群中最普遍的原因是美學–將人類與狗、猴子和豬等動物區分開來,而且因為正常的牙齒被認為不美觀。 有趣的是,他們也欣賞小鼠的牙齒排列方式。
其次,有四個人的研究表明,拔牙是出於實用的原因,這樣可以讓說話時發音更標準,並減少”過度擁擠”(hyperdontia)的可能性。
研究小組發現,第三個原因是為了紀念–研究人員稱之為”勇氣測試”,也是為了向社會年輕成員明顯展示”勇敢”。
作者補充說:”當地人認為,敲掉牙齒可以減輕紋身帶來的疼痛或緩解發音困難。在許多情況下,可見的結果被視為勇敢的證明。”
最後,這種儀式是一種訊號,表示部落中的年輕成員已經成年,或是為了區分社會中的人。
研究人員補充說:”牙齒上的圖案可能會改變人際表達和交流,有可能表明一個人已經獲得了自我身份或群體成員身份的新屬性。因此,這種做法可以被理解為一個族群明確文化特徵的一部分。
牙齒是怎麼被拔掉的? 不出所料,非常殘忍。 北部使用的是擊打法,而南部則喜歡用線輔助的拉扯法。
台灣史前敲牙習俗的關鍵遺址
“居住在台灣北部的五個族群(泰雅族、賽夏族、賽德克族、邵族和吐魯古族)通常將中介體的一端放在牙齒表面,另一端用打擊器敲擊,以方便拔牙,”研究人員描述道。 “用作中介體和敲擊器的材料各不相同,有金屬、石頭或木材。”
「四個南方族群(布農族、沙阿魯阿、卡那卡那富族和鄒族)使用一根(或兩根)木棍或竹棍,木棍或竹棍的一端或兩端係有一根線。
然後他們用植物灰填充牙洞,例如莎草Miscanthus floridulus,這樣可以止血並防止發炎。 根據歷史記錄,大多數拔牙”儀式”也是在冬天進行的,以盡量減少感染的風險。拔出的牙齒被埋在小米穀倉前、床下和茅草屋頂上。
這項研究填補了我們對台灣這一悠久傳統的認識上的許多空白,這一傳統始於公元前48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鐵器時代,但到20 世紀初逐漸消失。 隨著習俗的改變,性別也發生了變化,最後一次已知的拔牙主要是在女性身上進行的。
研究人員補充說:”1910 年代,統治實體為征服原住民而實施的武裝鎮壓導致了當地傳統習俗的消失,其中就包括拔牙。這種古老的儀式似乎是與製陶和農作物耕作同時開始在台灣流行的,這表明它可能是從中國南方移民傳入的一種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