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CEO 還想掙扎一下
英特爾的命運齒輪,這幾天轉的飛快。繼傳聞高通有意收購之後,又有消息說,Arm也和英特爾進行了接觸,詢問對方出售業務的可能性。一時間,英特爾這個昔日全球晶片霸主,竟到了要賣身求生的地步。
高通的收購還沒有下文,如果這筆交易真的發生,不亞於科技界的重磅炸彈。而Arm的試探,據稱被英特爾回絕了──對手們虎視眈眈,英特爾可能還想掙扎一下。
對英特爾現任CEO帕特·基辛格而言,過去一段時間簡直艱難。糟糕的第二季報、狂跌的股價、1.5萬人的大裁員,他面對的是公司成立50多年來最大的危機。從2000年至今,英特爾一連更換過幾任CEO,很不幸,基辛格幾乎要成為尷尬買單的那個。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自從這兩年英偉達一飛沖天之後,代表傳統科技勢力的英特爾,就不時被拿來惋惜,甚至是嘲諷。 2022年11月,OpenAI發布ChatGPT,點燃了這一輪AI狂潮。由於算力需求激增,英偉達擅長的GPU(圖形處理器)火熱到脫銷,目前其市值已超過3兆美元,黃仁勳也成了新時代的偶像。相較之下,英特爾卻被這一棒打蒙了。
英特爾長期佔據領先位置的,是PC端晶片市場,主打的是CPU(中央處理器)。 AI算力時代,GPU有多火,CPU就有多落寞。 PC市場的想像力早已見頂,但英特爾遲遲無法找到新爆點,市場地位便肉眼可見地掉落。當英偉達被極度熱捧時,英特爾的市值卻掉到1,000億美元,只有對方的3%左右。
時代可能要拋棄一家公司的時候,很殘酷。
時間拉回到2013年。
那一年,英特爾時任CEO保羅·歐德寧去職,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英特爾原本曾有和蘋果合作的機會,為第一代iPhone供應晶片。但被他本人否決了。由於對市場誤判,以及認為在財務上不划算,英特爾就這樣與蘋果失之交臂。而錯過iPhone,使得英特爾在後來的行動手機市場掉隊,再沒能複製以前的輝煌。蘋果把晶片訂單給到了Arm,幫助後者在該領域一度起飛。
也是在2013年,商界的因緣際會中,上演了令人感慨的一幕。當時走到窮途的諾基亞,把手機業務以出奇的低價,賣給了微軟。其末任CEO史蒂芬‧艾洛普,同樣是在內外交困中上任,肩負著拯救諾基亞的重任。不過乾了三年,大勢並沒能扭轉。諾基亞高層只能傷感地說,他們沒做錯什麼,但最後卻輸了。
錯過iPhone開啟了英特爾的轉折之路,儘管起初並不明顯。 2014年英特爾也率先在業界推出14奈米製程晶片,一切看起來都不糟。在半導體業界,英特爾一直算是另類,從晶片設計到製造環節,它都要親力親為。而其他大廠,要嘛主攻設計,要嘛主做代工,英特爾幾乎是在全鏈條與人火拼。
很長一個時期內,英特爾把這種模式演繹到極致。業界對此有個形象的說法,叫做「tick-tock」--類似鐘擺模式。在這個模式下,英特爾以兩年為單位,一年專注於設計端,一年著重製造製程端,來推進每個產品製程。但在推出14奈米後,英特爾的魔法逐漸失靈了,一直到2019年才生產10奈米產品。這個迭代周期,從兩年拉長到了五年。
在這個過程中,英特爾被晶片製造大廠台積電超越。
在歐德寧離任之後,基辛格在繼任者爭奪戰中敗北,失意之下離開了公司。隨後的英特爾經歷了管理層動盪,2018年由鮑勃·斯旺接任CEO一職。鮑伯‧史旺並不是技術背景出身,在任的三年間,英特爾的製程研發越發受到挑戰。巧合的是,他也擁有過和歐德寧一樣的「歷史性機會」——2018年前後,英特爾有機會收購OpenAI 公司15%的股份,價格是10億美元。然而被鮑勃·斯旺否決了。那時的生成式AI還在概念階段,英特爾不太願意為此下注,於是又一次遺憾錯過。
到了2019年,英特爾把表現不佳的手機晶片業務,賣給了蘋果。意味著正式退出了智慧型手機業務。
此時的英特爾,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先是2020年,蘋果用自家研製的晶片取代了合作十多年的英特爾晶片,受到蘋果的示範效應,PC市場由X86架構(由英特爾長期主導)轉移到Arm架構。 2021年,高通又殺入PC晶片市場,準備在擅長的手機晶片之外,尋求新的業務增量。
英特爾可以說腹背受敵,既在晶片製造製程上落後台積電和三星等對手,又沒有抓住新的技術浪潮機會。而這個,也正是目前基辛格所面臨的困境。
在2021年回歸並擔任CEO之後,如何拯救這艘大船,就是基辛格的首要任務。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值得期待的,可能是代工業務。過去英特爾自己設計晶片,再由自己生產,很少為其他晶片設計公司代工生產晶片。而如今的全球晶片代工龍頭,正是台積電。基辛格幾乎將代工業務視為他改革計畫的成敗關鍵,他一直在推動設計和製造業務分離。今年3月,英特爾正式分拆代工業務,但它能從對手手中搶到多少訂單,現在看並不樂觀。
按照基辛格剛上任時的預想,英特爾希望在2025年重返業界領先地位。為此,其製定了四年內完成7奈米、4奈米、3奈米、20A(相當於2奈米)、18A(相當於1.8奈米)五個節點的技術路線圖。他認為,只有嚴格按照承諾實現這些目標,市場才會重新相信英特爾。然而,當制定這個時間表時,ChatGPT帶來的AI潮還沒爆發,現在市場有了新焦點,英特爾的改造計畫是否會調整,還是個未知數。
英特爾的失落故事,是繼諾基亞和IBM之後,科技界又一個類似的典型案例。差別在於,目前它還沒到終局。就像老邁的微軟,當年它和英特爾共同創造了PC時代的商界神話,號稱大名鼎鼎的「Wintel」聯盟。後來微軟也曾一度低迷,被看成過氣公司,不過搭上這一輪AI快車後,又讓外界產生了新的想像。英特爾,應該也希望能像老搭檔一樣。
客觀的說,過去十多年,英特爾在戰略和戰術上都犯了不少錯誤。不過,像官僚主義和效率低下這些戰術上的缺點,遠不及戰略錯誤那般致命。可英特爾的CEO們,偏偏幾次在這上面栽了大跟頭。現在壓力給了基辛格,他會成為一位中興CEO,還是另一個史蒂芬‧艾洛普,就看英特爾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