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為解決全球海洋塑膠污染問題確定了明確的數字目標
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海洋污染公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上發表了一份報告,首次為解決全球海洋塑膠污染問題確定了明確的數字目標。 透過繪製塑膠垃圾移動及其對海洋影響的地圖,研究小組確定,到2035 年,塑膠垃圾至少要減少32%,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進一步的危害。
較大的塑料更容易收集,但如果分解成微塑料,就更難清除了。 圖片來源:九州大學/磯部實驗室
海洋塑膠污染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問題,除非採取大量幹預措施,否則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幾年來,九州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的磯部敦彥教授一直致力於監測和追蹤海洋中的塑膠污染。 2022 年,他的研究團隊報告稱,估計有2,530 萬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其中近三分之二無法監測。
” 我的研究重點是追蹤塑膠垃圾被排放到河流和海洋等水源後的去向。我們使用電腦模型來追蹤塑膠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移動和分解的,”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磯部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Chisa Higuchi 解釋。
塑膠垃圾會長期存在,但較大的塑膠會逐漸分解成較小的塑膠顆粒。 雖然較大的塑料更容易被清除,但當它們變得小於5 毫米時,就會被歸類為微塑料,使其更難收集,魚類更容易吃掉它們。 因此,即使今天停止亂丟垃圾,微塑膠的數量也會繼續增加。
該圖概述了在不同幹預措施或缺乏幹預措施的情況下,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我們不採取乾預措施,繼續以目前的速度亂丟垃圾,微塑膠的數量將繼續增加。 資料來源:九州大學/磯部實驗室
在2019 年G20 大阪峰會上,與會代表提出了”大阪藍色海洋願景”,旨在到2050 年阻止海洋塑膠污染的增加。 該倡議旨在透過國際合作改善全球廢棄物管理策略。
Higuchi 解釋說:”我們想弄清楚大阪藍色海洋願景取得成功的理想情況。 因此,我們利用計算建模和實地考察來了解塑料在哪裡以及如何流入海洋。我們繪製的地圖類似於天氣預報圖,但這些地圖不是顯示何時何地會下雨,而是顯示塑膠何時何地會最終進入海洋的不同情況。
研究人員研究了不同類型的塑膠分解成更小顆粒所需的時間。 此外,他們還收集了來自河流和其他通往海洋的資源的塑膠排放路線的數據。
根據他們繪製的軌跡,到2035年,將進入海洋的塑膠垃圾減少32%,相當於810萬噸,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將最終減少50%以上。 在黃海和東海等污染嚴重的海域,效果更為明顯。 根據研究小組的設想,這裡的塑膠垃圾最多可減少63%。
Higuchi說:「這不僅為《大阪藍色海洋願景》提供了具體目標,也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度量目標。當然,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清理現有的污染,還必須減少新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和河流。垃圾問題時可能會感到悲觀。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