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需求萎靡不振大眾汽車再度下調年度預期
大眾汽車面臨的壓力正逐步加大。由於乘用車部門的業績弱於預期,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週五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第二次下調年度預期。該公司將其全球交付量預期下調至900萬輛左右,低於先前預測的2023年從924萬輛增長至多3%的預期,而銷售額預計將下降0.7%至3200億歐元(合3567億美元),最初預計增幅最高為5%。大眾汽車目前預計2024年的利潤率約為5.6%,低於先前的6.5% -7%,也低於LSEG 6.5%的預期,
大眾汽車表示,“鑑於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和未達到最初預期的發展,特別是大眾乘用車、大眾商用車和科技零件品牌”,該公司下調了前景展望。消息公佈後,福斯汽車在美股市場盤中一度跳水跌1.7%。
本月早些時候,由於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需求疲軟,梅賽德斯-奔馳和<span id=usstock_BMWYY>寶馬都下調了年度預測,這家擁有保時捷(Porsche)和卡車巨頭Traton多數股權的德國汽車製造商此次下調預期則是汽車產業的最新舉措,
兩天前,大眾汽車剛與德國最強大的工會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就薪資和就業保護問題展開了關鍵談判,這場歷史性衝突可能導致大眾汽車史上首次在德國關閉工廠。
保時捷和皮耶希(Piech)家族的控股公司保時捷Porsche擁有大眾的大部分投票權,是該汽車製造商的最大單一股東。在大眾評級下調後,控股公司保時捷也下調了自己的評級展望。
全球經濟走軟打擊了德國的出口導向經濟,與此同時,熟練勞動力嚴重短缺、能源價格高企以及成本更低的亞洲競爭對手已給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和巴斯夫(BASF)等本土工業巨頭帶來了壓力。
這些問題也挑戰了德國久經考驗的與強大工會建立協商一致關係的模式,這種模式在需求增長時被視為一種優勢,但在成本增長超過工資預期時,就會變成一種負擔。
汽車產業的命運和來自中國市場的需求壓力是已成為全球性產業問題,而這項產業打擊了一直努力維持工廠滿載運轉的歐洲汽車菁英。
大眾汽車定於10月30日公佈第三季業績,該公司表示,目前預計其汽車部門的淨現金流約為20億歐元,低於先前的25億至45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