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席捲全球汽車業歐洲成重災區
緩慢的電動轉型和不振的市場需求,正在對歐洲傳統車企和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 9月23日,歐洲車企Stellantis稱,公司在部分國家可能會出現更多裁員。早在今年7月,該公司就傳出裁員消息——其正考慮在歐洲和美國裁減超過1200個工程師職位,併計劃向美國受薪員工提供新一輪的自願買斷工齡計劃,以應對利潤下滑和電動轉型帶來的挑戰。
前一日,通用汽車表示,由於準備開始生產下一代雪佛蘭Bolt車型,公司將暫時解僱其位於堪薩斯州費爾法克斯(Fairfax)組裝廠三分之二的工人,且裁員將從11月開始,裁員人數達到1695人,屆時將結束雪佛蘭邁銳寶中型轎車的生產。
9月初,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表示,該公司正在考慮關閉在德國的工廠,以進一步削減成本。據悉,這些潛在的措施將針對大眾汽車的主要乘用車品牌以及集團的其他實體,還包括試圖終止該公司與工會達成的在2029年前保證工作崗位的協議。
不只是主機廠,汽車業裁員潮正在殃及供應鏈。 9月24日,歐洲地區電池產業領導公司Northvolt決定,在瑞典大本營裁減1,600個員工,佔當地員工總數的25%,全球員工總數的20%,暫停擴張以緩解日益嚴重的財務問題。 「公司將縮減其他專案支出,專注於提高瑞典北部謝萊夫特奧工廠的產量。」此前一日,自動駕駛汽車雷射雷達感測器製造商Luminar Technologies表示,作為重組計畫的一部分,自2024年初以來,公司已裁員約30%,高於先前宣布的裁員幅度20%。英特爾動作最大,8月宣布全球裁員15%,涉及1.75萬人,以削減成本並扭轉低迷的獲利局面。而在7月底,德國零件巨頭採埃孚也宣布,預計在2028年底前,將其德國員工人數從目前的5.4萬人,逐步削減1.1萬-1.4萬人。
據記者不完全統統計,最近一段時間內,有近20家主機廠及供應鏈企業都傳出大規模裁員消息。
市場需求不振成為這一輪席捲全球,特別是歐洲汽車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的初步數據,今年8月,歐洲市場的新車銷量較去年同期跌幅達17%,共有38個汽車品牌的銷量出現了同比跌幅,包括現代、大眾、起亞、保時捷和福特。在純電動車領域,上個月,因德國純電動車銷量年減36%,導致整個歐洲的電動車銷量表現低迷。今年1-8月,歐洲純電動車的銷量較去年同期下滑4.8%。
「裁員計畫反映了全球汽車製造商在電動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在業內人士看來,營收、毛利率及整體企業利潤的不及預期,促使車企不得不考慮優化成本結構,其中過去常用的手段如裁員被再次使用,以應對市場壓力。 「但是,在裁員潮背後也不難發現當前跨國汽車製造商客觀存在的問題是,大家在電動化轉型下,正面臨著高昂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以及來自國內自主品牌競爭對手日益激烈的競爭。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巨頭供應鏈企業裁員比例各有不同,但本質都和汽車電動轉型有關。採埃孚聲稱,公司知道,僅向電動車轉型就會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因為與內燃機汽車零件相比,一些電動車零件的製造所需勞動力只有前者的一半。
「考慮到目前的情況,未來五年內,汽車業將再次失去一半的工作崗位,但這似乎並不誇張,而且這種情況可能會非常快地發生。」法國汽車裝備工業聯合會(FIEV)主席讓-路易·佩什(Jean-Louis Pech)表示。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的執行長斯蒂芬·哈通(Stefan Hartung)則認為,預計今年和明年全球乘用車和商用車市場的成長將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