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鍊子配上AR眼鏡祖克柏搶光了蘋果的風頭
Meta創辦人兼CEO祖克柏最近心情很好,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似乎在個人形象和公司發展上都迎來了第二春。而他的秘訣:不怕大舉押注,只怕不曾下注。在昨天的Meta Connect大會上,祖克柏發表了自家的首款AR眼鏡。帶著大金鍊,穿著花T卹,頂著一頭捲髮的他,甚至回到了當年創辦Facebook時的意氣風發。而Meta的這款AR設備如此酷炫,也讓蘋果頭顯Vision Pro頓時黯然失色。
2000億美元富豪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剛滿40歲的祖克柏資產總額已突破2,000億美元,首度躋身「2,000億美元俱樂部」。這個世界有70多億人,比他更有錢的只有兩個人──馬斯克和貝佐斯。後兩人的資產總額分別為2,650億美元和2,160億美元。以目前的成長速度,或許祖克柏年底可望攀升到第二位。
祖克柏的財富主要來自於所持有的Meta股份。多次套現之後,他目前持股比例仍超過13%。由於超級投票權設置,祖克柏與他的盟友們實際掌握了Meta將近七成的投票權,牢牢掌控著這家社群網路巨頭。只要他自己不放手,就沒有人可以推他下台。
Meta的近況讓股東非常滿意。今年以來,Meta股價累計攀升了63%,為投資人帶來了豐厚回報,也讓祖克柏的個人資產成長了超過722億美元,成為今年財富成長最多的億萬富翁。爭議不斷的馬斯克今年資產也增加了389億美元,差不多彌補了買下推特的損失。
另一位個人資產急遽成長的億萬富翁則是英偉達創辦人兼CEO黃仁勳。由於英偉達股價的瘋狂飆升,愛穿皮衣的男子今年財富增加了618億美元,個人資產首次突破1060億美元,成為全球華人首富。而且,科技圈的大佬們還要排隊給他送錢,懟天懟地的馬斯克對老黃都敬重有加,絲毫不敢怠慢。
「昔日你對我愛搭不理,現在我讓你高攀不起」。爽文小說的情節真的存在。 18年前英特爾差點就斥資100多億美元收購英偉達,但是傲慢的巨無霸並沒有給老黃開出合適的職位和回報,讓他憤然拒絕了收購要約。現在英偉達市值是英特爾的幾十倍,連黃仁勳的個人資產都超過了英特爾,反而成為了高通、博通的收購目標。
祖克柏成功之道
話題回到祖克柏。 Meta也是一家20年歷史的公司,對網路產業來說,這已經是一家中年企業了。他們是如何經歷一波波的科技潮流變化,始終保持著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的?祖克柏近期接受了美國科技播客的採訪,頗為得意地談到了自己領導Meta這些年的心得。
祖克柏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主要是順應時勢,及時求變,技術優先。他提到,Meta的核心體驗是人際連接,而不是具體的產品形式,無論是網頁、App或眼鏡,都是這核心體驗的自然延伸。很多公司的自我限定過於狹隘,限制了他們拓展產品的能力與視野。
祖克柏還不點名嘲諷了一些不懂科技的科技企業CEO,認為有些科技企業的CEO沒有技術背景,董事會也缺乏技術專家,高階主管團隊只有很少的技術人才,這樣的公司就不是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考慮到祖克柏常年吐槽的對象,他就差直接點名了。
祖克柏顯然不會提及另一個「長盛不衰」的成功秘訣:緊盯對手。他或許是最具憂患意識的CEO。過去十多年時間,祖克柏一直緊盯著任何可能的競爭對手,一旦發現對手崛起可能威脅自己的地位,祖克柏就會在第一時間主動出擊,要嘛收購對手,要嘛就複製對手。
2011年和2014年,祖克柏不惜斥資10億美元和210億美元收購了Instagram和WhatsApp。當年外界看不懂的這兩筆天價收購,卻給祖克柏掃去了Meta未來的兩個勁敵,更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回報。光是Instagram目前的估值就超過了3000億美元。
如果無法收購對手,祖克柏也不會在意自己的羽毛。對Snapchat和TikTok這兩個最大的競爭對手,Facebook先後模仿、複製、挖角、打壓,只為了挖來對手的用戶和博主,保住自己對年輕用戶的吸引力;Meta甚至不惜透過黑公關渲染國家安全利益,借美國政界之手打壓對手。
不怕豪賭只怕錯過
當然,祖克柏能夠二十年不變站在網路產業頭部,並不是只靠各種商業競爭與非競爭手段。他在收購對手是不惜天價,在尖端技術研發上更是高額投入。從當年的Facebook到現在的Meta,祖克柏一方面總是極具前瞻性進行策略性收購與技術佈局,另一方面又緊跟著科技潮流及時調整資源分配。
元宇宙曾經是祖克柏看重的未來夢。早在2014年,他就以20億美元收購了Oculus,提前數年佈置了虛擬實境領域。在過去十年間,Meta先後推出了多代Oculus頭顯,打造了生態平台,累積了數十萬VR用戶。
到了2021年底,祖克柏以為未來已來,高調宣布全面轉型元宇宙,推動VR/AR設備與生態普及,甚至將Facebook都改名為Meta。過去幾年時間,Meta總計在元宇宙累計投入了500億美元進行研發,但這塊業務所在的現實實驗室卻虧損超過了200多億美元,依然營收前景迷茫,用戶增長緩慢。
但夢沒做多久,市場就已然降溫。 2022年聯準會持續大幅升息,科技類股大幅回調,市場更開始擔憂衰弱前景,各家科技公司迅速停止先前的擴張步伐,開始大舉收縮和裁員。 2022年11月,Meta宣佈公司史上首次大裁員,超過1.1萬員工因此離職。
但對祖克柏來說,裁員只意味著精簡與聚焦。隨著2022年底OpenAI帶動生成式AI潮流興起,祖克柏又迅速調配資源,將原先投入元宇宙的資金投入到AI領域,大規模囤積英偉達的GPU晶片,推出了開源大模式Llama,又迅速在AI領域搶佔了產業頭部位置。祖克柏再次雄心勃勃宣布,未來將在AI領域投入4000億美元。
祖克柏自信地表示,最新的Llama 3.2大模型已經可以與OpenAI的GPT4o mini相提並論,在許多指標上超過了Google的AI大模型。而且Meta已經在旗下Instagram、Messenger和Facebook等產品矩陣上全面運用AI助手,“達到了行業的轉折點”,Llama正開始成為一種行業標準。
祖克柏從來不害怕大舉下注,他只怕自己不曾下注。在談到Meta在元宇宙和AI領域的投資規模時,祖克柏是這樣看的,「很多科技企業都在大舉投資新技術,這是一個理智的決定,因為一旦落後就會存在巨大的風險,未來10-15年都無法在重要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AR眼鏡超前酷炫
不過,重心聚焦AI,不代表祖克柏就此放棄了元宇宙夢想。在昨天舉行的Meta Connect大會上,祖克柏在發布常規的Meta Quest 3S頭戴裝置之外,終於展示了Meta的首款AR眼鏡設備Orion,填補了在AR領域的設備空白。
祖克柏顯然是懂得行銷心理的。他從一個巨大沉重的金屬箱子裡,拿出一副輕巧的黑框墨鏡,讓本以為會看到微軟蘋果那樣大頭顯的台下聽眾們大感意外,而這副黑框墨鏡就是AR智能眼鏡Orion。祖克柏表示,Meta已經在AR眼鏡投入研發了十年時間,研發成本都超過了50億美元。
祖克柏這樣行銷自己的AR眼鏡。 「可以把AR眼鏡看作一個時間機器。酷無比,又像是可以看到未來,我相信這會非常令人激動。」的確,從產品形態來說,Orion遠遠領先蘋果、微軟等AR同行的類似設備。
Orion眼鏡由鎂合金製成,重量只有98克,看起來只是一個略顯浮誇的時尚墨鏡,完全不同於蘋果Vision Pro或微軟Hololens那樣的笨重大頭顯。雖然Orion重量是普通墨鏡的兩倍,但相比蘋果Vision Pro卻是輕巧玲瓏,後者至少重600-650克。
除了眼鏡本身,Orion還包括一個戴在手上的控制腕帶和一個手機大小的計算設備。用戶可以輕鬆地將計算設備放在口袋中隨身攜帶。眼鏡和計算設備之間不需要線纜連接,但必須保持12英尺(約3.6公尺)的距離才能使用。
Orion搭載的是Meta自己研發的晶片,擁有70度視角,內嵌了7個攝像頭,可以透過眼球和手部動作追蹤進行控制,透過LED微投影機將影像投射到眼鏡片上。值得一提的是,Orion的鏡片不是普通玻璃或塑料,而是Meta定制的碳化矽,更輕薄更耐用,也有更高的折射率。
當然,一款AR設備重要的不只是硬體本身,還有應用生態。在展示中,用戶帶著Orion透過Facebook Messenger應用程式進行了社交互動和視訊通話,透過物件辨識進行AI搜尋和智慧推薦。 Meta的AI技術可以預測使用者的需求並主動提出建議。例如使用者配戴眼鏡,看到眼前的食材,Orion就會在使用者眼前展示可能的食譜推薦,還有具體的操作步驟。
需要強調的是,由於Orion成本超過1萬美元,目前還不適合上市銷售。不過,這也不是PPT原型機,Meta計畫向研發員工以及部分外部開發者提供Orion試用,推動組成AR生態平台。按照目前的規劃,Meta計劃在2029年推動這款產品以合適的價格正式發布。
在Meta Connect大會之後,Meta股價週四盤中創下了577美元的歷史新高,收盤回落到567.8美元,市值接近1.44萬億美元,僅排在蘋果、微軟、英偉達、亞馬遜和谷歌之後。顯然,Meta的股價飆升是得益於AI和AR雙重概念的推動。雖然元宇宙還遠遠沒有到成熟普及的程度,但至少在這一未來領域,Meta已經佔據了領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祖克柏似乎有了專業的形象顧問。除了常年運動換來的健壯體型,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不僅戴起了大金鍊子,甚至留起了捲髮,拋棄了以往酷似機器人的短髮,讓自己顯得更年輕和充滿活力。
而且,他開始拋棄先前單調無比的灰色T卹與帽衫,開始透過服飾、色彩與款式的變化來讓自己顯得更年輕與時尚。幾個月前過生日的時候,祖克柏的T恤衫上寫著拉丁文“Carthago delenda est”,即“迦太基必須毀滅”。
看起來祖克柏最近很著迷古羅馬文化。在這次Connect大會上,他又穿了一件寫著拉丁文“aut Zuck aut nihil”的黑色T卹,來自“aut Caesar aut nihi“,翻譯過來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這倒也很符合他的行事風格。
霸氣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