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顯示禽流感在哺乳動物之間持續傳播控制疫情的全球策略正在失效
皮爾布萊特研究所(The Pirbright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表明,禽流感在全球範圍內的哺乳動物間傳播並未得到有效控制,這表明人類可能面臨下一個風險。這項研究由托馬斯-皮考克(Thomas Peacock)博士領導,對目前的檢測協議提出了批評,並呼籲採取新的策略來應對禽流感向人類傳播的可能性。
皮爾布萊特研究所(The Pirbright Institute)對不同物種間持續的哺乳動物間禽流感傳播進行的研究表明,目前的全球控制策略正在失效。
研究人員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撰文,分析了在歐洲毛皮養殖場、南美海洋哺乳動物和美國乳牛中爆發的疫情是否會引發人類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的問題。在人畜共患流感專家托馬斯-皮科克(Thomas Peacock)博士的領導下,科學家評估了野生鳥類和家養鳥類中H5N1 病毒生態學和分子進化方面的最新變化是如何增加向哺乳動物蔓延的機會的。
他們也權衡了可能將全球H5N1 流感泛型病毒轉變為人類大流行病毒的各種演化途徑。
「在人類歷史上,甲型流感病毒(IAV)引起的有記載的全球大流行比任何其他病原體都要多。從歷史上看,豬被認為是最佳的中間宿主,幫助禽流感病毒在躍遷到人類之前適應哺乳動物,”研究當前H5N1 禽流感泛流行驅動因素的Peacock 博士說。 “然而,H5N1 生態學的改變為新的進化途徑打開了大門。”
審查強調了控制機制中的潛在差距,包括不願使用現代疫苗和監控技術,以及缺乏有關美國乳牛場中H5N1 在乳牛之間和向人類傳播的數據收集。
作者說,前幾代美國養牛人透過快速分享流行病學資料根除了口蹄疫,而幾個月來缺失的資料卻讓研究人員、獸醫和決策者蒙在鼓裡。
“在美國,H5N1 是一種可報告的家禽疾病,但不是哺乳動物疾病。”Peacock 博士說:”美國農業部只要求在州際移動之前對哺乳牛進行H5N1 病毒檢測。”
論文指出,目前對野生動物進行H5N1 病毒檢測的做法側重於動物屍體,而不是監測活著的動物,這就為H5N1 病毒變種悄無聲息地傳播而不被發現提供了機會。
無聲傳播與演化機制
“讓科學家們徹夜難眠的是,由於檢測標準狹窄、政府當局畏首畏尾或資源稀缺,看不見的傳播鏈有可能在農場工人的營房、豬舍或發展中國家悄然蔓延。”
具有分段基因組的病毒的”基因組重配”進化過程是全球泛基因組病毒爆發的驅動力。當兩種或多種病毒共同感染一個宿主時,它們可以在基因組複製過程中交換整個片段,從而產生新的雜交種。
H5N8 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病毒之間的重組在美洲產生了泛型H5N1 病毒,據信這一重組在2020 年前後發生在歐洲或中亞,感染了南美的海洋哺乳動物和美國的乳牛。
西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轉捩點
研究人員說,H5N1 病毒持續出現在歐洲和美洲的前景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轉捩點。
“需要新的控制策略,包括疫苗接種。流感疫苗已獲得用於家禽的許可,可減輕疾病負擔,但不能預防感染,成功率也不盡相同”。
作者指出,如果H5N1 開始在人類中傳播,可以利用mRNA 平台大規模生產與流行病毒抗原相關的H5 疫苗。
“未來H5N1 大流行的嚴重程度仍不明確。最近人類感染H5N1 病毒的病例死亡率大大低於之前在亞洲爆發的H5N1 病毒疫情,當時報告的感染者中有一半死亡。美國的病例不嚴重,可能是因為透過眼睛感染,而不是透過肺部的病毒性肺炎感染。
由於童年曾接觸過H5N1 病毒,老年人似乎對H5N1 病毒有部分免疫力,而1968 年H3N2 病毒大流行後出生的年輕人在H5N1 病毒大流行時可能更容易患上嚴重疾病。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