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無所不在:專家要求在為時已晚之前在全球範圍內簽訂條約
專家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警告說,迫切需要採取全球行動來應對不斷升級的塑膠污染,並主張一項國際條約,其中包括對塑膠生產和微塑膠排放的嚴格規定,以防止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一份新報告呼籲全球採取行動應對塑膠污染,敦促減少塑膠生產和微塑膠排放。研究人員強調了從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角度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的重要性。報告指出,科學已經提供了充分的證據,支持採取統一的全球策略來解決目前的塑膠污染問題。
一個國際專家小組在《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採取行動,解決各種形式的塑膠和微塑膠碎片問題。
他們說,僅靠現有的國家立法顯然不足以應對這一挑戰,而將於2024年11月進行第五輪審議的聯合國《塑膠污染條約》則為採取聯合國際行動提供了一個”切實的機會”。
然而,要使這樣的條約真正有效,就必須承諾全面減少塑膠生產,同時採取措施減少整個塑膠生命週期中微塑膠微粒的排放和釋放。研究人員補充說,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可能會帶來”不可逆轉的環境破壞的高風險”。
這篇文章的撰寫是為了紀念同樣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首項研究20週年,該研究首次提出了”微塑料”(microplastics)一詞來描述海洋中的微小塑料碎片。
這兩項研究均由普利茅斯大學國際海洋垃圾研究室主任、有效塑膠條約科學家聯盟聯合協調人理查德-湯普森教授(Richard Thompson OBE FRS)領導。
該報告由普利茅斯大學、班戈大學(英國)、EA-地球行動(瑞士)、維也納大學(奧地利)、臥龍崗大學(澳洲)和瓦赫寧根大學(荷蘭)的海洋生物學、永續發展、環境心理學、全球塑膠政策和風險評估的專家共同撰寫。
湯普森教授說:『經過20 年的研究,有明確證據表明微塑膠污染在全球造成了有害影響。這包括對野生動物的身體傷害、對社會和文化的傷害,以及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對人類的傷害。 此外,微塑膠還是一種持久性污染物,一旦進入環境,幾乎無法清除。 50%,這進一步強調了採取行動的緊迫性。
自2004 年發表第一份研究報告以來,已經開展了約7000 項有關微塑膠的研究,為微塑膠的來源、影響和潛在解決方案提供了大量證據。
在地球的每個角落、1300 多種水生和陸生物種、我們食用的食物和飲料以及人體的多個組織和器官中都發現了微塑膠。據估計,每年排放到環境中的微塑膠高達4,000 萬噸,到2040 年可能會翻倍。
維也納大學城市與環境心理學教授、普利茅斯大學榮譽教授Sabine Pahl 教授補充說:”塑膠污染完全是人類行為造成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結合社會科學的視角,研究人們對塑膠風險和益處的看法,以及政策支持和變化的其他驅動因素。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