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疫情未被察覺?全新的檢測策略篩選出大量隱藏病例
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支持的研究突顯了一種同時覆蓋有症狀和無症狀人群的策略的潛力。 NIH支持的一項針對芝加哥近30萬名急診就診者進行的研究顯示,在大型急診科為大多數就診者提供可選的梅毒檢測,使梅毒篩檢和診斷率大幅提高。
梅毒快速檢測項目(右下角);導致梅毒的蒼白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的彩色電子顯微照片(螺旋形細菌以粉紅色突出顯示)(中)和以急診室環境為特色的背景圖片。圖片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梅毒的大多數確診者沒有任何症狀,這表明僅靠基於症狀的檢測策略可能會錯失診斷和治療梅毒患者的機會。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天的《傳染病開放論壇》(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估計,2018 年至2022 年間,成人和先天性梅毒病例將分別增加80% 和183%。改進梅毒診斷策略對於幫助孕婦和醫療狀況有限的人至關重要。
梅毒篩檢的最佳模式尚未確定,尤其是在預防先天性梅毒方面。過去的文獻支持根據臨床因素(如活動性症狀或懷孕)進行針對性的急診梅毒篩檢。然而,這些模式中使用的篩檢標準無法涵蓋大多數無症狀梅毒患者。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組引入了梅毒篩檢策略,為電子健康記錄顯示年齡在18 到64 歲之間、沒有HIV 診斷記錄、在過去12 個月內沒有接受過HIV 篩檢的人提供可選的梅毒檢測。對於不符合上述標準的人,也可根據臨床決策要求進行梅毒檢測。
這項研究在芝加哥的一個大型城市學術急診科進行,評估了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間的篩檢和診斷結果–這兩年是新型篩檢策略介入措施推出前的兩年,也是介入措施使用期間的兩年–共收集了299651次急診就診的資料集。
在實施篩檢策略介入之前,146,644 人中只有5,209 人(3.6%)接受了梅毒檢測。介入後,在153,007名急診就診者中,接受檢測的人數大幅增加到37,289人,佔24.4%。幹預後,根據研究檢測演算法推測的梅毒活動感染人數從161 人增加到624 人。
只有一小部分推定梅毒感染者出現症狀或接受了性傳染感染檢測。在孕婦中,接受篩檢的比例從幹預前的4579人中的272人(5.9%)增加到幹預後的4129人中的2061人(49.9%)。孕婦梅毒確診病例從幹預前的2例增加到幹預後的15例,而陽性率保持不變,顯示幹預前錯過了許多診斷機會。在未對愛滋病毒檢測採取任何額外幹預措施的情況下,梅毒和愛滋病毒併發診斷病例數從7 例增至24 例。
作者建議,選擇性的急診篩檢有助於縮小目前梅毒診斷和治療方面的醫療差距,包括孕婦、高發生率和常規醫療服務有限的人。這項研究由芝加哥大學急診醫學科和傳染病與全球健康科牽頭,並獲得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資助。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