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2020年蔓延全美的BLM抗議活動迅速減少了種族偏見
新的研究顯示,2020年蔓延全美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使種族偏見迅速下降,但到年底,種族偏見又再次上升。雖然抗議活動讓人們看到了製度性種族主義的曙光,但這項研究強調了使用其他措施來確保持久變革的必要性。
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謀殺案在全美引發了長達數月的抗議浪潮,抗議警察對美國黑人的暴行和相關不公正行為。據估計,有1500 萬到2600 萬人參加了2020 年因弗洛伊德之死而重新點燃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示威活動,使其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社會運動。
但是,2020 年BLM 的示威活動對美國白人的種族偏見有什麼影響?荷蘭拉德布德大學的最新研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會對某些人群產生聯想,”該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的博士生、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馬克斯-普里姆布斯(Max Primbs)說。 “例如,白人往往會把黑人與犯罪或暴力等負面主題聯繫在一起。重要的是,這種偏見並不一定反映了人們的明確觀點,也不一定準確反映了現實。相反,這些聯想和由此產生的偏見會受到你所處環境中對這些群體的談論方式的影響:在你的社交圈中,也會受到政客或新聞頻道或社交媒體報道的影響。
隱性偏見是指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對某一群體成員的態度、情感和成見–正面的和負面的。另一方面,顯性偏見是我們有意識意識到的態度、情感和成見。這些偏見具有潛在的危害性,因為它們會因為某人屬於某個群體而貶低其價值,並可能導致偏見。鑑於BLM 抗議活動規模龐大,研究人員希望調查這是否是改變人們的想法並使其減少偏見的關鍵因素。
“抗議活動在一夜之間興起,並立即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普里姆布斯說。 “效果很快在數據中顯現出來:喬治-弗洛伊德死後,美國白人對美國黑人的負面看法突然減少了很多。”
研究人員從”隱含項目”(Project Implicit)收集的2020 年種族數據集中獲得了有關隱性和顯性種族偏見、社會規範認知、政治傾向、性別和年齡的測量數據。
由於他們的研究關注的是社會規範–約束我們行為的非正式規則–研究人員希望確保所有參與者都來自同一種族內群體,因此他們將分析對象限定為美國白人參與者。研究人員將”隱含項目”的數據與Google趨勢數據(2020 年各州”黑人生命至上”這一精確術語的谷歌搜尋)和武裝衝突地點事件數據項目(ACLED)數據庫(2020 年各州黑人生命至上抗議活動的數量)結合。
由於直接詢問人們對某一少數群體的看法往往會促使他們做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回答,因此研究人員使用了一項電腦化任務來評估隱性偏見。參與者被要求使用按鈕將黑人的形象與”好”或”壞”聯繫起來,將白人的形象與”好”或”壞”聯繫起來。通常情況下,如果把”白人”和”好”聯繫在一起,或者把”黑人”和”壞”聯繫在一起,人們的反應會更快,這表明人們對黑人的內隱偏見更大。顯性偏見是透過一個11 點的”感覺溫度計”來測量的,在這個”感覺溫度計”上,受試者對白人和黑人的冷暖程度進行評分,從”極冷”(1)到”極熱”(11)不等。
在本研究中,數據顯示,對黑人的偏見在BLM 抗議開始後立即迅速大幅減少。然而,效果逐漸消失,隱性和顯性偏見再次增加,到2020 年底幾乎達到BLM 前的水準。有趣的是,研究人員注意到,Google趨勢顯示,喬治-弗洛伊德死後幾週,”黑人生命至上”和”喬治-弗洛伊德”等詞的搜尋量越來越少。他們沒有發現證據顯示社會規範是偏見變化的內在機制。
研究人員認為,內隱偏見在BLM 抗議活動開始時迅速下降的原因是這些活動的極端性質,以及它們為美國人提供了具有對抗性的反態度信息——即與他們的態度、價值觀或觀點不一致的訊息。另外,他們還表示,出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2020 年BLM 抗議活動的開始吸引了與之前不同的人來”隱含項目”完成偏差調查。
無論您傾向於哪種解釋,”隱含項目”網站吸引了不同人群這一現象本身就很有趣:為什麼2020 年BLM 抗議活動的爆發會改變”隱含項目”樣本的人口構成?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指出,BLM 等抗議活動影響偏見的機制可能不同於其他機制。他們特別指出,在美國最高法院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後,隱性和顯性的反同性戀偏見急劇下降,降幅約為正常降幅的兩倍。
普里姆布斯說:「如果能動員人們參加抗議活動,總是一件好事。這樣就能提高人們對某個議題的認識,例如種族主義。但是,要想帶來持久的變化,你需要新的政策。
這項研究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通報》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