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最強車企? 15大玩家半年報橫比:上汽最能賣,比亞迪最能賺
今年上半場車圈競速,誰掉隊?誰領先?各家車企交出中期業績答案卷,中國汽車市場可謂熱鬧非凡。一方面,是燃油市場與新能源市場的“火拼”,另一方面是價格內卷下,車企唯恐落後一步的“擰乾”利潤。為了更直觀地對比車企表現,智慧車參考針對財報關鍵指標,整理了幾份榜單供參考。
2024半年度中國車企榜單排行
1、銷量榜
首先是關注度最高的銷量,上汽集團仍位居榜首,不過已呈現下降趨勢;比亞迪以強勢增速緊追其後,二者的銷量差距,正在慢慢減小。
長安排行第三,在傳統車企當中保持領先。
特別的是,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20.1萬輛,超過了理想的18.9萬輛。
小米汽車只含三個月的銷售,呈現良好的銷售動能。
2、營收榜
上半年除上汽和北汽藍谷外,各家車企營收均實現成長。
然而成長速度快慢不一,營收榜的排行有了明顯變動。
比亞迪超過上汽排名第一,吉利汽車躋身前三名。
賽力斯營收暴漲近5倍,去年上半年還排在蔚來之後,今年同期衝到了第5名。
廣汽集團營收實現成長,不過排行明顯下滑,被理想以及東風超越。
北汽旗下新能源的北汽藍谷-極狐的主體,營收出現大幅下滑,排在了最後。
3、利潤榜
再來看淨利潤,比亞迪同樣位居榜首,成為上半年國內最賺錢的車企。
吉利和長城的淨利翻番式大幅成長,特別是吉利,淨利超過了上汽排到第二。
理想是第一個獲利的新勢力車企,不過淨利出現了下滑;賽力斯成為繼理想之後的第二個,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並且排在廣汽之前。
其他新勢力還在虧損中,蔚來半年虧損仍破百億,不過這種虧損已經開始收窄。
只有北汽藍谷,虧損額還在擴大。
4、毛利榜
毛利率排行中,賽力斯絕對是最大看點,以25.04%的毛利率,遙遙領先。
長城的毛利率也強勢成長,超越比亞迪成為第二。
理想在新勢力當中保持較高水平,小米汽車緊跟在後,均高於傳統合資車企。
零跑毛利率還較低,沒有突破2%;而北汽藍谷毛利率還未轉正。
5.現金儲備榜
接下來看截至上半年期末,各家車企還有多少現金儲備可以應付下半場。
上汽作為老牌企業,實力雄厚,帳上千億現金餘額,給上汽十足的底氣。
理想以808億元排行第二,比亞迪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則較去年同期減少較多,這也與比亞迪的高研發投入有關。
小米汽車的現金儲備,沒有單獨出現在小米的財報中,故未體現。
6.市值榜
△小米車尚未分拆上市,故未體現在榜單中
最後比較一下,截至上半年各家車企的總市值。
比亞迪以7,189.6億元的總市值佔據第一。
傳統車企中,東風集團仍處於較落後的位置。
從榜單背後,看中國汽車產業
整體來看以上榜單,以比亞迪為首的自主品牌逆勢增長,競爭激烈也照樣賺錢;新勢力正在以不同的速度集體增長;而上汽、東風等以燃油車、合資車為主的傳統企業,尚未擺脫轉型陣痛,日子過得比較艱難。
上半年的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莫屬比亞迪和上汽的地位角逐。
比亞迪營收淨利超越上汽,拿下雙料第一,銷量也在節期攀升,和上汽之間的銷量差距也在進一步減小,按照7、8月份的產銷快報趨勢來看,今年第一大車企可能將會易主。
另外,自主民營的吉利和長城也賺錢了。吉利營收首破千億大關,淨利漲近6倍,且交付量翻倍,吉利還把銷售目標上調了10萬輛。
長城淨利也大漲4倍,而且毛利率超過比亞迪達到20.74%,這離不開長城在內卷當中堅守的長期主義,也得益於長城在海外市場佈局取得的成績。
當前新能源滲透率快速攀升,自主品牌率先抓住了新能源轉型機遇,現在,開始輪到他們享受時代的紅利。
同樣的背景下,包含上汽、東風、長安以及廣汽在內的合資車企,由於曾引以為傲的利潤奶牛市場份額不斷被擠佔,銷量正在明顯縮減,營收和利潤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其中,廣汽受到的影響最大,不僅財務關鍵指標全線下降,甚至扣非淨利由盈轉虧,其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銷售都出現下滑。
上汽近幾年銷售量連續下滑,上半年銷售只完成目標的33.5%,由於上汽通用的銷售量和營收銳減,上汽集團整體營收和淨利也明顯下滑。
而與華為合作的長安,儘管也處於陣痛,但憑藉深藍、阿維塔等自主品牌,轉型已經見到了明顯成效,銷量實現同比增長,成為一眾傳統國資車企中的轉型標兵。
北汽藍谷上半年迎來最大虧損,一方面是極狐銷量未達預期,另一方面,北汽藍谷想靠與華為共同打造的享界發力,還需要一定時間。
對於這些傳統合資車企,轉型是當務之急,陣痛確實難以避免,如何在陣痛當中打出自己的特色,也是下半場競爭中,需要直面的問題。
此外,上半年還有脫穎而出的黑馬——賽力斯。
得益於與華為牽手,問界M9的大賣,賽力斯的銷量同比增長了3倍,財報表現煥然一新,以25.04%的水平問鼎毛利率榜單,營收同比暴漲將近5倍。
造車新勢力集體成長,但大多還沒有扭正虧損,理想第一個實現獲利,淨利卻也在上半年下滑。
可見,「內卷」並非是必要的,只一味地價格壓縮,除了損同行,傷自己以外,作用並不大。
已經開始的下半場競賽,或許會是中國汽車產業格局改變的關鍵。
在產品與技術快速迭代的市場,部分車企或透過智慧化技術升級,或透過與尋求技術合作,又或開拓更多新能源市場,在上半年取得不錯的成績。
而接下來這种红利能否延續,汽車市場又會有何新的開拓方法,仍是未知數。
但已經確定的是:中國汽車舊格局、舊秩序,已經大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