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環境科學鑽探深度達750公尺刷新紀錄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取得新進展,方小敏院士帶領新生代環境團隊在青藏高原腹地倫坡拉盆地進行超千米鑽探計畫。目前,鑽探深度達750米,刷新了我國青藏高原環境科學鑽探新紀錄。
倫坡拉盆地,這座坐落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高達4600公尺的神秘之地,蘊藏著豐富的地質寶藏與生態密碼。自5500萬年前以來,這裡連續沉積了青藏高原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地層,不僅是我國青藏高原本土首個石油產區,還驚現了熱帶棕櫚樹、樟樹、欒樹等遠道而來的植物化石,以及裂腹魚、攀鱸魚、水蜘蛛等珍稀動物遺跡,連同多層古土壤與火山灰層,共同繪製了一幅青藏高原中部隆起、氣候變遷與生態環境演化的壯麗畫卷,成為了研究地球構造、氣候、生物及生態協同演化的黃金地帶。
長期以來,儘管學者們透過動植物化石、古土壤碳酸鹽氧同位素等手段,初步勾勒出倫坡拉盆地古高度變化的輪廓,但關於其達到現今高度的具體時間節點,以及構造、氣候、生物與生態間複雜而微妙的協同演化機制,仍存諸多爭議與未解之謎。
近二十載春秋,方小敏院士團隊憑藉不懈努力,利用火山凝灰岩絕對年齡這一精準標尺,構建了該盆地新生代地層的高精度古地磁年代序列,揭示了盆地經歷的兩階段顯著演化歷程:初期約4200萬年至2600萬年間,盆地經歷了緩慢的變形沉陷;隨後,自2600萬年至2000萬年前,則迎來了快速變形隆升的壯觀一幕。
展望未來,科考團隊將攜手多學科力量,深度融合古氣候、古生物、古生態環境、構造地質學、沉積學及地球化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剖析約4000萬年來亞洲季風如何穿越千山萬水,影響並塑造青藏高原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