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站首次實現太空3D金屬列印
人類距離太空3D列印再進一步。 2024年8月,國際太空站(ISS)成功完成了歷史上首次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金屬3D列印,這一里程碑標誌著太空製造領域的重大飛躍,為未來依賴在軌生產和維修的太空任務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這項任務由歐洲太空總署(ESA)牽頭,旨在展示微重力條件下製造金屬零件的可行性,未來將對月球和火星的長期探索產生深遠影響。
這台金屬3D列印機由空中巴士公司與其合作夥伴在ESA的支持下開發,並於2024年1月隨貨運飛船運抵國際太空站。印表機被安裝在哥倫布實驗艙內,並置於一個密封的盒子中,盒子內透過氮氣取代氧氣,以消除火災風險,同時防止高溫列印過程中金屬的氧化。此印表機的工作溫度超過1200°C,利用雷射熔化不銹鋼絲,從而製造金屬零件。
第一台金屬3D列印機安裝在太空測試艙
2024年5月,印表機在ESA太空人安德烈亞斯·莫根森的指導下開始首次運作。經過初步調試和測試,印表機成功列印了第一層,隨後切換至3D列印模式,逐層建立所需的形狀。在整個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是準確測量並調整每一層的高度,以確保列印精度。
到了7月中旬,印表機已完成55層,並成功列印出第一個樣本的一半。經過流程優化後,列印速度加快,進入了「巡航階段」。到8月初,首個金屬3D列印樣本已完全成型,並於8月21日由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Sunita Williams和Jeanette Epps從密封盒中安全取出。
在太空中3D列印的第一個金屬零件
在接下來的實驗階段,國際太空站工作人員將繼續列印另外三個金屬零件,這些零件將在後期送回地球,與地面實驗室製造的類似零件進行機械性能比較。透過這些實驗,科學家將進一步了解微重力環境對金屬3D列印的影響,這些數據對未來的太空製造,尤其是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永久基地的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太空站上的第一台金屬3D列印機
此次成功不僅展示了金屬3D列印在微重力條件下的可行性,也為未來的深空任務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隨著技術的進步,太空中的在軌製造能力將變得愈發重要,能夠根據實際需求製造零件或替換故障設備,減少對地面補給的依賴,極大提升未來探索任務的自主性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