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電腦的95後嘉興大男孩拿下全球冠軍用AI讓偽造聲音無處遁形
明明是普通大學生,卻突然成為了小電影主角。 近日,針對女性的Deepfake(深度偽造)性犯罪事件在韓國不斷發酵,不法分子運用AI換臉技術,將身邊女性的真實圖片,製作成淫穢影像並傳播。這兩天,一場有關於AI換臉的打假大賽備受關注,外灘大會AI創新賽·全球Deepfake攻防挑戰賽(以下簡稱“Deepfake大賽”)向參賽選手發起了開源倡議,希望能降低技術門檻,幫助更多人偵測偽造內容,證明「我不是我」。
Deepfake大賽影音賽道的冠軍唐永威也參與了這次代碼接力。1997年出生的他是浙江嘉興人,和其他電腦科班出生的名校碩博生不同,畢業於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他,電腦全靠自學,日常喜歡聽許嵩的歌,還曾參加電競比賽並獲獎。
骨子裡自帶浙商基因
邊打比賽邊自學AI知識
「之所以讀商科,是因為我喜歡研究商業邏輯。」唐永威說自己骨子裡自帶浙商的創業基因。 「出去吃個飯、逛個街,看到路邊的小店,腦子裡就在想他這個店的生意怎麼樣,日常喜歡看財經新聞,總是不由自主去研究這個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為什麼能成功。
大學畢業後,自學過一些電腦知識的唐永威成為資料分析師。 2022年底,機緣巧合下,他第一次參加螞蟻集團組織的ATEC大賽,獲得了季軍——當時,他是邊比賽邊開始自學AI相關知識。
此後,唐永威一口氣參加了許多行業比賽,有些專注於機器視覺、有些專注於語言處理,還有一些關於圖神經網路。透過比賽,他對AI的各個細分領域都有了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
「去年的時候,每次比賽都能比較輕鬆地來到前10名,而今年參加的比賽,我基本上都在前三。」唐永威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天然對數據的領悟和理解更加透徹。很多人習慣看到資料後直接套用模型然後測試修正,而他更傾向於先對資料進行通盤的分析,對資料背後的業務進行拆解,再去建模型解決問題。
2024外灘大會首次增設AI創新賽,除了Deepfake大賽外,還有「AFAC2024 金融智慧創新競賽」(以下簡稱「AFAC大賽」),唐永威同時獲得了AFAC大賽的金融工具學習賽題二等獎。
喜歡競技的感覺
曾參加電競比賽並獲獎
這次Deepfake大賽,唐永威參加的是音響類比賽。 「聲音的偽造,簡單來說就是錄製一個人的幾句話,提取他的音色、講話方式等數據,然後進行聲音克隆,達到幾乎一摸一樣的效果,要區分只能通過計算機。」賽題出來後,唐永威根據對數據的分析,建立了幾種不同的模型然後進行測試,成績名列前茅。
「以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主要工具還是來自歐美國家,以英文為主,如果中文模式直接套用的話,生成的聲音還會洋裡洋氣,一聽就能聽出來,但現在國內的相關的模型工具也很多,技術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了。
為什麼對比賽如此著迷,唐永威說自己非常喜歡競技的感覺。他也多次參加《和平精英》遊戲的電競比賽,算是半個職業選手了。曾獲得南部大區的亞軍,以及江蘇省和安徽省的省區比賽冠軍。
「遊戲中,你也要講究謀略和技術,和參加電腦方面的比賽有些相似性。」唐永威說。
這次比賽,唐永威的參賽名叫“初淅瀝以蕭颯”,來自歐陽修的《秋風賦》,這是讀書的時候,人人都背誦過的經典古文,描繪的正是他喜歡的古風感覺,他最喜歡的歌手是許嵩,日常還會看一些美劇和綜藝節目,不過近期的時間都用在了打比賽上。
外灘大會首設AI創新賽
「最強腦」個個來頭不小
除了唐永威外,本次外灘大會AI創新賽的兩大賽事共吸引了來自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支參賽隊伍、近萬名選手參與。
包括世界知名大學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來自微軟、Google、美團等知名企業、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微軟亞洲研究院、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科學研究機構的團隊參加。
獲得Deepfake大賽圖片賽道的冠軍是由港澳學者組成的聯合戰隊,來自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吳海威,帶著他在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弟學妹一起參加了圖像賽道,針對多類型多場景深偽辨識率達97.038%。
季軍則是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7名師生組成的VisionRush隊伍獲得,這支參賽隊伍平均年齡只有25歲,在比賽後第一時間將參賽的AI模型通過技術社區Github向全球開源,讓所有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免費使用模型來對抗偽造技術。
另一場AFCA比賽,冠軍是來自Shopee公司的演算法工程師馬千里,他是第二次參加AFCA大賽了,去年還是大學應屆畢業生,今年已經是職場萌新了。 “賽事挑戰能激發強烈的學習慾望,透過與隊友們摸索、嘗試,讓我們看到了大模型的力量。”
這次外灘大會AI創新大賽不僅反映了國際化程度,也彰顯出在專業領域的權威性。 Deepfake大賽鼓勵選手開源相關技術,協助偽造影片辨識;AFCA大賽則圍繞著「金融工具學習」「金融規則長文本中的矛盾辨識與漏洞發現」等賽題,給出了高實操性的解決方案。
兩場大賽進一步挖掘並培養了青年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在這些90、00後「最強腦」中也留下了科技向善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