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發現毀滅性颶風改變了獼猴群體的社會規則
一項新的研究探討了颶風”瑪麗亞”的破壞如何導致波多黎各猴島上獼猴的社會行為發生重大變化。由於颶風摧毀了獼猴的大部分棲息地,獼猴的容忍度更高、攻擊性更低,因此它們分享樹蔭等稀缺資源的能力增強,從而獲得了生存優勢。
聖地亞哥島樹蔭下的獼猴。圖片來源:勞倫-布倫特
新的研究顯示,一場毀滅性的颶風改變了社會互動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改變了猴子社會。 2017 年,颶風”瑪莉亞”襲擊了波多黎各,造成3,000 多人死亡。颶風也摧毀了聖地牙哥島(Cayo Santiago,又稱猴島)63%的植被,該島是獼猴的棲息地。
即使是現在,樹木覆蓋率仍然遠低於颶風前的水平,在這個炎熱的地方,樹蔭對獼猴來說是稀缺而珍貴的資源。
這項新研究由賓州大學和艾克塞特大學領導,發表在《科學》雜誌。研究結果表明,暴風雨的破壞改變了容忍他人和分享樹蔭的演化益處–為容忍性強的獼猴帶來了生存優勢。
隨著許多生態系統因人類活動而迅速變化,這項研究是一個物種為生存而調整其社會策略的例子。
賓州大學的卡米爾-特斯塔德(Camille Testard)博士說:「為了應對颶風造成的巨大變化,獼猴持續增加了對彼此的容忍度,減少了攻擊性。這使更多的獼猴能夠獲得對生存至關重要的稀缺樹蔭。
Testard博士補充說:「我們研究了颶風前後10年獼猴社會關係的強度和數量。在颶風發生之前,容忍他人對死亡風險沒有影響。在颶風過後,表現出比平均水平更高的社會容忍度- -因此能夠更好地分享陰涼–的獼猴的死亡幾率比容忍度較低的獼猴低42%。
這代表著”選擇壓力”的突然變化–不同特徵或行為的演化收益或成本。分析猴群社交行為的依據主要透過記錄攻擊行為和看到個體坐在一起的頻率進行評估。
「獼猴並不擅長分享資源,無論是食物還是樹蔭。」埃克塞特大學的勞倫-布倫特教授說:『眾所周知,獼猴生活在一個好鬥、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但在生態在變化造成的高溫環境中,溫度通常在攝氏40度左右,獼猴必須共享空間,否則就會死亡。
特斯塔德博士補充說:「為了獲得樹蔭,獼猴需要容忍他人,並得到他人的容忍。開始共享樹蔭的獼猴在早晨也會在一起度過,因為白天的炎熱迫使它們不得不尋找樹蔭。
布倫特教授補充說:”對於群居動物來說,社會關係可能使它們能夠應對環境中的干擾,包括人類引起的氣候變遷。我們很驚訝獼猴的社會行為如此靈活,使它們能夠適應這種環境變化,但有些物種可能不會表現出這種靈活性。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