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價160億的燧原啟動上市終於又有國產晶片公司要IPO了
大模型帶動生成式AI爆發後,對算力的高需求讓晶片巨頭英偉達的訂單量、營收、股價一路走高,而國內晶片廠商卻一直處於蟄伏狀態。最近,終於吹動了國產AI晶片。 8月26日,據證監會官網消息,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燧原科技」)在上海證監局辦理了上市輔導備案,由中金作為輔導機構,啟動了A股IPO之路。
作者|summer
作者|Yoky
如若燧原科技上市成功,將成為2020年寒武紀上市之後的「AI晶片第二股」。
公開資料顯示,燧原科技自2018年3月成立,主要提供AI訓練和推理產品,涵蓋晶片、闆卡、智算一體機、液冷算力集群以及配套的軟體系統。截至目前,已經融資了10輪、累計70億人民幣,估值達160億元。投資方包括國家大基金、騰訊、美圖、真格基金、紅點中國等,其中騰訊連投6輪,成為燧原科技的最大股東,持股佔比超20%。
燧原科技的兩位創始人均是半導體行業的“老將”,成立燧原前,趙立東與張亞林都曾在AMD有超過10年的工作經驗,並相繼擔任高級職位,趙立東回國後,在紫光通信科技主管半導體投資相關工作,為燧原的成立累積了國內的上游供應鏈。
值得注意的是,燧原科技在IPO輔導的早期階段就已經受到了整個產業的高度關注。中國大模型能否走出獨立曲線,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底層晶片的性能突破與演化。這也直接導致了每一家AI晶片公司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在了鎂光燈下。
從產業的發展角度來看,整個大模型預訓練階段的巨量運算需求只是第一波,後面還有商業部署、迭代訓練、產業應用等等。因此張亞林認為:“算力需求今後會越來越大,並遠遠超過現在我們能夠想像的範圍。”
但從整個半導體和晶片產業的市場格局卻沒有那麼樂觀,在短期公司數量爆發後也將迎來淘汰期,最終收斂成幾家頭部的廠商,可以說入局門票稀少。趙立東也曾公開講道:“晶片行業的特點是老大賺錢,老二也能賺錢,老三就非常困難,基本上就沒有市場了。”
搶先上市的燧原,能否卡位第二?
只做「AI」的晶片公司
目前,半導體產業在資本市場上一直籠罩著一層迷霧。
自2023年6月以來,A股IPO政策階段性收緊疊加全球半導體產業週期性低迷,讓國產晶片在資本市場爆火後又遇冷。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9日,2024年已有43家半導體企業IPO終止,42家主動撤回IPO,其中有19家晶片設計類企業。
而AI晶片中,除了寒武紀在2020年就已成功登陸科創板,還有壁仞去年7月被傳擬在港股上市後,也沒了音訊。此時燧原的IPO,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對整個產業信心的提振。
而之所以燧原科技能夠在受阻的環境下衝擊A股,一個核心原因在於整個生成式AI的爆發,產生了對高性能AI的晶片的需求缺口,而燧原剛好是從第一天起,就押注了雲端AI晶片。
趙立東曾分享自己的創業思考:2018年創業時,擺在他面前有幾條路線,CPU、GPU和AI晶片。 「那時候CPU和GPU的方案已經很成熟了,我想要做就做AI晶片」。
簡單來說,英偉達幾乎壟斷的GPU,更像是“萬金油”,而在AI晶片則是針對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特定演算法上經過調優後,在這一場景下做到比GPU效果更好功耗更低,但不能通用。通常企業在訓練時,會採用GPU+AI晶片組合的方式,降低GPU的成本和高功耗。
圍繞著AI訓練和推理兩個環節,2018年到2021年四年的時間裡,燧原科技推出了兩代邃思系列晶片邃思1.0和邃思2.0。在此基礎上,推出雲端燧AI加速卡CloudBlazerT20、i10和T21、i20,並且已經實現了量產和規模化落地。
硬體產品涵蓋闆卡、智算一體機、液冷算力集群,同時為硬體配備了計算和鑑算兩個軟體開發平台,提供自研晶片+加速器+軟體系統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高能效比和低功耗是邃思晶片強調的差異。邃思晶片採用了自主研發的SIA(Syntiant Neural Decision Processor)架構,這是一種低功耗的AI處理器,採用事件驅動的方式,能夠確保在高精度的基礎上,實現低功耗和高性能的平衡。同時SIA架構內建了多種感測器,包括聲音、影像等,能夠實現多種AI場景的感知與辨識。
2022年,是燧原科技發展的關鍵節點。在國家發布東數西算策略的宏觀政策下,燧原科技開始著手推出雲燧智算集群,主要面向大規模、集約化的人工智慧算力應用場景,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算中心等。
這讓先前兩代晶片的累積和加速器開始有了大規模落地的場景,公開資訊顯示,燧原科技協助東數西算的一個重要省份甘肅的各個城市,包括慶陽、張掖等打造千卡、萬卡規模的AI訓練算力集群。
2023年後,整個生成式AI的爆發對算力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直觀地展示燧原科技系統化的方案和晶片能力,燧原科技推出了文生圖MaaS平台服務產品燧原曜圖,以燧原科技自研的邃思系列晶片作為算力支撐。
張亞林透露,燧原科技緊接著會有一個文生文的平台發布。 “做這個平台的目的是讓燧原的系統化和方案的能力直接通過這個產品的展示,直接觸達高層用戶。”
從底層晶片到闆卡、軟硬體一體的解決方案,以及最終的效果展示,之所以做得“大而全”,本質上受限於整個中國的晶片環境。「如果你定位是一個晶片公司或是一個硬體供應商,你很難透過一種具象的方式去跟應用方、模型方聊,而這樣的一種系統化產品的搭建,讓你輕易地以產品原型的方式去觸達更多的客戶。
騰訊晶片的“關鍵一子”
可圈可點的是,連投6輪後,騰訊成為了燧原科技最大的股東。對於在自研晶片起步較晚的騰訊而言,燧原更像是它給自己上的一層保險。
網路大廠中,佈局晶片已經成為了巨頭們的共識,阿里巴巴收購中天微後內部重組成了平頭哥,百度旗下擁有崑崙芯,華為更是打造了全自研的昇騰生態。
而騰訊則是把AI晶片的命脈押在了燧原科技之上。早在PreA輪,騰訊就進入了燧原科技的股東陣營,此後再也沒錯過每一輪融資。
除了是大股東,騰訊還是燧原科技的大客戶兼業務夥伴,又出錢又出力。
在雙方的合作中,騰訊龐大的業務體系為燧原科技提供了豐富的晶片使用場景和訓練機會,例如在人機對戰環節,借助雲燧人工智能訓練加速卡為算力底座,透過對雲端AI模型訓練的加速,讓機器以更快的速度持續地學習遊戲動態與多樣化對戰角色、策略,此外,騰訊的語音轉文字、騰訊會議等產品中也大規模用上了「邃思」晶片。
此外,燧原還上了雲。 2023年,騰訊雲與燧原科技共創了「存算分離」的混合雲架構,將代碼存在本地的同時,把雲端算力嵌入整個設計、驗證流程,高效支撐研發效能提升,幫助燧原節省了千萬級IT投入,任務並發量提升了100%,整體模擬週期縮短30%。
對於和騰訊合作這件事兒,張亞林曾提到「跟大的網路策略客戶進行完全配對部署,是我們在推理和部署上非常關鍵的抓手。因為大的網路公司策略客戶,它有所有真正的內容理解、智慧互動、智慧會議、推薦搜尋、大模型的應用,包括遊戲等場景。
可以說,騰訊為燧原提供了一塊巨大的“試驗田”,而於騰訊而言,更重要的是透過投資解決自研晶片的短板。 2021年,騰訊就和燧原科技合作研發了一款紫霄系列晶片,在OCR文字辨識、智慧會議、影像語音降噪等方面實現了業界同類產品兩倍以上性價比,藉由紫霄晶片,讓騰訊得以向金融、交通等產業客戶提供普惠且高品質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而現如今,隨著大模型競爭白熱化,走向了基礎設施之爭,自研芯片薄弱就意味著隨時可能會被其他企業“卡脖子”,這也是為什麼騰訊需要與燧原科技強綁定的關鍵原因。
左手互聯網,右手智算中心
晶片屬於長週期、重投入產業,很難在短期內獲得經濟效益,因此商業化一直是第一大難題。
根據官網訊息顯示,燧原科技的主要客戶分為四個部分:網路、智慧城市、智算中心、金融。而核心客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騰訊、美圖為代表的網路公司;另一類則是與地方政府共同打造智慧城市、智算中心等政府專案。
其中兩個比較大的客戶騰訊和美圖,都是燧原的核心股東。借助股東的業務場景,燧原科技也得以打磨自身產品,累積了從研發、設計再到部署、應用全流程的服務經驗。
2018年,在接受騰訊的Pre A輪的時候,趙立東就曾提到,「為了實現業務落地零的突破,我們必須尋求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讓落地的第一步走成功。」2019年,燧原科技才退出第一代晶片,相比打造出成型晶片再尋找客戶,燧原科技與騰訊展開合作,讓一代晶片的研發縮短了數個月。
對晶片而言,業務場景很重要,「晶片是『用進廢退』的,越用才會越好用。」趙立東講道,「國際主流晶片廠商的產品都經過了十餘年甚至數十年的迭代優化,才有了現在的水平和規模。
此外,一些大型的政府項目,也是藉助了上市企業弘信電子的合作資源,公開資訊顯示二者有深度合作,也共同打造了適合人工智慧應用與訓練基礎能力的國產化算力平台,以及甘肅東數西算算力網等。
左手網路大廠、右手智算中心,讓燧原在前6年有穩定的收入和場景,也為此時上市奠定了基礎。
進入2023年後,新的中國基座大模型新創公司的大量出現,也為底層AI晶片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
張亞林在2024WAIC期間,介紹了當下燧原科技的客戶結構:「目前在國內,首先絕大部分算力消納需求大的用戶還是在互聯網;其次可能是垂直行業與央國企,最後是初創大模型公司等。
2024年,智譜AI CodeGeeX與燧原科技雲燧i2.0嘗試合作,「燧原+智譜AI」的AI大模型編程助手一體機將幫助開發者提高編程效率、縮短開發週期,並提供智能化的編程輔助功能。不過這並沒有進入到智譜AI核心的訓練和推理階段,僅僅是業務側的一些點狀嘗試。
不過,伴隨著大模型進入應用程式落地,越來越多新興的企業也挑戰著晶片廠商的服務能力。有媒體報道,國內某家不願具名的AI晶片公司透露,2023年以來,嘗試讓後台的研發人員走到一線親自服務——不僅要駐場聯合調教,在銷售打單後,給客戶專門拉個有研發人員的小群。客單價小到數百萬、幾十萬不等,都能享有7×24小時的諮詢。
如果說,先前晶片廠商都在卷技術卷產品的1.0階段,那麼2024年後,則是進入了卷市場卷服務的2.0階段。
上市,只是下一個賽段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