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發的紅外線濾鏡可讓日常眼鏡兼作夜視鏡片
夜視鏡有其用途,但也有許多缺點,包括重量。一項新進展消除了這種成本效益分析–事實上,它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所熟知的夜視技術。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紅外線濾光鏡,它比保鮮膜還薄,重量不到一克,可以戴在標準眼鏡上,讓佩戴者在黑暗中也能看到東西。
夜視技術應用廣泛,從體育運動到軍事和醫療行動。然而,這些技術受到笨重的光處理和低溫冷卻組件的限制,同時也依賴窄帶隙半導體(如InGaAs),而這種半導體需要低溫運作且噪音水平較高。
此外,這些系統通常會阻擋可見光。這些裝備可能重達兩磅多,因此戴上護目鏡進行夜跑是不切實際的,甚至可能是不安全的。
澳洲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利用基於元表面的上轉換技術–一種可以同時捕捉紅外光和可見光的超薄材料–可以增強日常眼鏡的夜視能力。他們上個月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TMOS 是澳洲研究理事會(ARC)的變革性元光學系統卓越中心,該中心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比保鮮膜還薄的紅外線濾光片,重量不到一克,有朝一日可以安裝在一副普通眼鏡上。
了解傳統的夜視技術,就會明白這種濾波器任務的複雜性。傳統的夜視技術要求紅外線光子通過一個透鏡,遇到一個光電陰極,光電陰極將這些光子轉換為電子,電子再通過一個微通道板,以增加產生電子的數量。
這些電子透過螢光屏重新轉換為光子,產生肉眼可見的強化可見影像。這些元件需要低溫冷卻,以防止熱噪音加劇。
相較之下,在基於元表面的上轉換技術中,光子通過單一諧振元表面,與泵浦光束混合。共振元表面增強了光子的能量,將其轉換為可見光光譜,無需進行電子轉換。它還能在室溫下工作,無需笨重的冷卻系統。此外,利用上轉換技術,成像系統可以在一張影像中同時捕捉可見光和不可見光。
研究人員最初的技術採用了砷化鎵元表面。新的元表面由鈮酸鋰製成,在可見光範圍內完全透明,因此效率更高。此外,光子束在更寬的表面區域傳播,限制了數據的角度損失。
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高解析度上轉換成像技術,將非局部元表面中的1550奈米紅外光轉換為可見的550奈米光。研究報告的作者羅西奧-卡馬喬-莫拉萊斯(Rocio Camacho Morales)說,他們之所以選擇這些波長,是因為1550 nm紅外光通常用於電信領域,而550 nm是人眼高度敏感的可見光。 “未來的研究將包括擴大該設備的敏感波長範圍,旨在獲得寬頻紅外線成像,以及探索影像處理,包括邊緣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