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10000美元的AI散熱器能讓酷睿i9-14900KF在7.5 GHz頻率下保持低溫
在超頻和極端冷卻領域,發燒友一直在尋求優勢。在這項瘋狂的測試中,研究小組試圖確定先進的GenAI 和3D 列印技術能否幫助他們從當今的處理器中榨取更多效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製造了一個液態氮(LN2)容器,並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
該計畫匯集了來自整個生態系統的專家–以超頻能力著稱的Skatterbencher、專門為散熱解決方案提供生成式人工智慧的Diabatix、提供增材製造的3D Systems 以及提供超頻設備的ElmorLabs。
團隊以ElmorLabs 現有的Volcano LN2 容器為參考點,然後讓Diabatix 的ColdStream Next AI 產生改進的設計。然後,3D Systems 將數位藍圖變成現實,並使用無氧銅粉3D 列印出原型。但令人震驚的是,這一尖端工藝成本高達10000 美元,與原版Volcano 260 美元的價格相去甚遠。
人工智慧/3D 列印設計在早期測試中表現出了良好的前景,重點關註三個關鍵指標:從室溫冷卻到-194°C 的時間、在1250 瓦負載下從-194°C 升溫到20°C的時間,以及使用500 毫升液態氮達到的最低溫度。
它的冷卻速度超過了Volcano,從28°C 冷卻到-194°C 只花了不到一分鐘,而Volcano 則需要3 分鐘。加熱性能也更好,AI 容器的升溫速度要快30%。效率方面,AI 設計也更勝一籌–使用500 毫升的LN2,它可以達到-133°C 的溫度,而火山則止步於-100°C。
不過,由於這些測試並不代表真實世界的效能,因此團隊決定使用英特爾酷睿i9-14900KF Raptor Lake 處理器再進行三次測試。首先,他們啟動了Cinebench 2024,以找到最穩定的CPU 最高頻率。
“我們發現,兩個LN2 容器都能順利處理主頻為7.4 GHz 的P核酷睿i9-14900KF。人工智慧產生的設計似乎可以將7.5 GHz 的頻率保持得更久一些。但這可能只是運作之間的差異,”他們指出。
在第二項測試中,他們檢查了散熱器和冷卻容器底座之間的CPU 溫度三角洲,以評估真正的熱傳導能力。此外,他們還進行了全面壓力測試,在幾分鐘內通過晶片的功率超過600 瓦。
雖然AI 貨櫃確實略勝一籌,但與理論測試結果相比,收益相對較小。在3D 列印模型上,CPU 散熱片和容器底座之間的溫度差更小,但並沒有達到令人震驚的程度。如上圖所示,即使在Cinebench 中的效能提升也相當有限。
經過計算,團隊認為,雖然人工智慧/3D 列印設計在技術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目前還不能滿足適度超頻的需求。因為它的價格高達10000 美元。
不過,他們還沒有完成任務。雖然”沒有任何具體成果”,但團隊表示,他們可以研究效能和成本方面的最佳化。例如,LN2 容器的設計不一定需要是圓形的。他們也正在探索更高功率CPU(如Ryzen Threadripper 或英特爾至強6)的新設計。
總而言之,這項可行性研究可能暴露了一些局限性,但也證明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更好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