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nap、Meta等科技公司都在悄悄改變隱私權政策以便進行AI訓練
人工智慧資料已成為公司訓練新模型的寶貴資源。隨著許多公開資料來源迅速枯竭,企業開始轉向受隱私法保護的私人資料集。為了掩護自己,這些公司在隱私權聲明中加入了一些小改動,讓他們可以以這種方式使用資料。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曾警告說,如果公司修改隱私權聲明的條款和條件,允許它們使用客戶的資料來訓練人工智慧模型,那麼它們將受到極大的誘惑。該委員會說,為了避免擔心隱私的用戶的反彈,公司可能會試圖悄悄地、大張旗鼓地做出這些改變。然而,這種行為是非法的,委員會補充說,任何違反用戶隱私承諾的公司都有觸犯法律的風險。
該委員會明確指出:”如果一家公司採取更寬容的資料做法–例如,開始與第三方共享消費者資料或將這些資料用於人工智慧訓練–而只是透過偷偷摸摸、追溯性地修改其服務條款或隱私權政策來告知消費者這項變化,這可能是不公平或具有欺騙性的。
但根據《紐約時報》的分析,這正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隨著公司尋求資料來訓練其人工智慧模型,它們越來越多地轉向受隱私法保護的資料。為了給自己法律保障,它們正在精心改寫條款和條件,加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等術語。
Google就是一個例子。去年7 月,Google對其隱私權政策進行了幾處重要調整。現在,該政策規定,Google使用公開資訊來幫助訓練其語言人工智慧模型,並開發Google翻譯、Bard(現為雙子座)和雲端人工智慧功能等產品。
Google對《紐約時報》解釋說,這一改動”只是澄清了較新的服務,如Bard(現在的雙子座)也包括在內。我們並沒有因為這一語言變化而開始在更多類型的數據上訓練模型”。
上個月,Adobe 也採取了類似的行動,但遭到了用戶的強烈反對。一個彈出式視窗通知用戶進行更新,暗示該公司可以存取用其創意套件創建的內容並要求所有權,以訓練人工智慧模型等。許多用戶對此感到非常憤怒,尤其是當他們意識到,如果不立即同意這些令人困惑的新條款,就無法存取自己的專案。這導致了一波取消訂閱的浪潮,並迫使Adobe 就更新的條款做出澄清。
今年5 月,Meta 通知其在歐洲的Facebook 和Instagram 用戶,它將使用公開發布的貼文來訓練其人工智慧。然而,在歐洲11 個國家的歐洲數位權利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Digital Rights)提出投訴後,Meta 暫停了這些計畫。
由於消費者保護措施較弱,以及包括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在內的州和聯邦監督機構錯綜複雜,Meta 更容易收集美國用戶的資料。
隨著越來越多的隱私權政策被修改以納入人工智慧資料訓練,該委員會將採取什麼行動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