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氣「方」肛熊拉出立方體便便:一疊一疊放在門口展示
在澳洲生活著一種奇特的動物,它的糞便是立方體狀的,不仔細看會誤認為巧克力。它的這種方不是形似,而是真的有稜有角,以至於大部分人看到上面這張照片後,懷疑照片是假的。
“糞便怎麼可能是方的,難道這種動物肛門就是方的?”
“確定不是有人將便便故意捏成立方體,來博眼球嗎?”
“或許照片裡的這幾個小方塊根本不是糞便,是加工過的石頭吧!”
然而,現實中確實存在著能塑造方形便便的生物,叫袋熊,生活在澳洲的一種有袋生物。
它有許多綽號,方形粑粑獸、頭部粉碎機,以及袋熊旅館老闆,每個頭銜都彰顯了袋熊的過人之處。
方形粑粑獸:吃的是草,經過10萬次壓縮變方
放眼大自然,能拉出立方體糞便的動物,袋熊是唯一一種。
2018年,科學家對意外死亡的袋熊屍體進行解剖,結果發現,無論是袋熊的腸道或菊花,和普通動物無異,都是圓管形的。
那它是如何將糞便變方的呢?
科學家認為,關鍵的點在於它特殊的腸道,能乾燥脫水和不同壓力下擠壓便便。
袋熊的腸道異常長,可達10米,是其體長的10倍。消化相對而言比較慢,一般要8-14天才能將所有食物消化完。
長時間的消化,袋熊的糞便非常乾燥,乾燥程度是人類糞便的2倍,而乾燥的糞便有利於“塑形”,這是前提。
接下來,透過氣球將袋熊腸道吹起來,科學家也發現袋熊不同部位的腸道壁,彈性變化不一樣。
它的腸道橫斷面像一根皮筋,左右兩端肌肉組織比較厚,收縮力量強,而上下兩邊薄一點,柔軟一些,在不同壓力腸道壁的拉扯之下,糞便慢慢被擠壓出棱角,最終以立方體的形式排出。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袋熊吃的是草,剛吃到肚子裡,是流質食物糜,腸道一邊吸收水分,每隔幾秒鐘擠壓一次糞便,經歷大約10萬次的收縮後,才會將流質糜塑形成方方正正的乾燥糞便,因此,方形糞便也只會出現在末端17%腸道中。
袋熊似乎非常喜歡自己的方形糞便,一天要拉100個,每個差不多都是2公分見方。
它也特別喜歡將糞便拉在自家門口不遠處的岩石上,像樂高積木一樣一個一個疊起來,摞起來,就像是展示自家藝術品一樣。
科學家認為,糞便在家門口堆疊起來,其實就是一個資訊展示的過程:
對同性和其他動物,是警告,這裡是我的領地我的家;對異性,是推廣,展示自己的生殖能力。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袋熊的世界裡,糞便方塊疊的越高,就越秀。
狐狸頭骨被壓碎
澳洲「大屁股」:是頭部粉碎機?
袋熊喜歡穴居,擅長挖洞,它的地下洞穴又大又複雜,最長可達30 米,深達數米,通常位於小溪和溝壑上方,有多個入口。
入口處,他同樣會展示自己的方形糞便和以及新鮮的爪痕,來警示同類和其他動物不要踏足。
像這樣的洞穴,袋熊有好幾個。它挖洞是為了和水更近一些,避暑,同時躲避掠食者。
別看袋熊看著憨憨的,行動速度也不快,遇到危險時,會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迅速進入洞穴,然後用自己圓滾滾的臀部頂住洞口。
袋熊的臀部非常厚實強壯,皮下組織有一塊硬骨板,像一個堅硬的盾牌,將掠食者抵擋在洞外。
有傳言稱,袋熊是捕獵者頭部粉碎機,因為有人在洞口發現了頭骨被壓碎的狐狸屍體。
人們普遍認為,袋熊在防禦捕食者時,耍了小聰明,故意露出一點縫隙,引誘捕食者頭伸進去,一旦捕食者上當了,袋熊就用臀部和背部用力擠壓,直接將捕食者頭部壓碎。
理論上來看,袋熊1公尺左右的體型,30幾公斤的重量,是能做到的,但現實中,沒有人親眼認證過,因此,科學家認為「頭部粉碎機」的稱號,是都市傳說。
袋熊旅館老闆:洞穴給其他動物提供了庇護所
近日,人們給袋熊取了一個新的綽號──袋熊旅館老闆。
過去,尤其是2019年-2020年期間,澳洲山火最嚴重的時候,社群媒體上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森林著火,為了讓別的動物活下來,袋熊將它們趕到自己洞穴中躲避。
這個故事在網路上很火,袋熊也因此成了「英雄」。
然而很快,科學家無情地揭穿了這個傳說,認為袋熊不好惹。主觀上,它不會允許其他動物進入它的洞穴。唯一有可能的是,其他動物是偷偷進袋熊洞穴的。
多種動物光顧袋熊洞穴
這一點得到了科學支持,5月16日,發表在《哺乳動物學》雜誌上一篇論文表示,雖然袋熊不會表現出傳聞中的利他行為,但它的洞穴確實就像一個免費的酒店,被很多小型動物光顧。
袋熊洞穴「旅客」居住情況被攝影機記錄了下來,2021年,火災過後,動物學家在澳洲森林中不同地方,放置了56 台攝影機,用來觀察袋熊洞穴周圍的活動。
拍攝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科學家發現,有多達56 種動物「入住」過袋熊的洞穴,包括19 種哺乳動物、33 種鳥類和4 種爬行動物。
這些幾乎都是體型比較小的動物,它們在洞穴裡短暫休息,在這裡喝水覓食後離開,有的啥都沒乾,就進去“參觀”了一下就出來了。
科學家認為,這些動物的光顧,就說明袋熊是個出色的建造師,它建造了一個水分食物充足,且能抵擋掠食者的「旅館」。
雖然它本身不願意對外開放,但在生態中確實為其他動物提供了庇護所。
註:袋熊糞便實物圖,或引起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