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建議對人工智慧碳排放徵稅以應對就業機會減少和收入不平等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慧已成為一項強大但具有破壞性的新技術,它已經為許多人的工作方式帶來了重大改變,並導致許多人失業。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這些工作崗位的減少可能會影響稅收,因此必須有所作為。他們提出的補償方案之一,就是對為這些人工智慧系統提供動力的能源密集型伺服器場徵收碳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一份題為《擴大人工智慧的收益:財政政策的作用》的討論文件中提出了這一觀點。該文件的核心論點是,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力,但它也有可能擴大不平等,並隨著工作崗位的自動化而對政府財政造成沉重打擊。
傳統的自動化往往取代的是常規的、技能較低的工作。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認知能力意味著它可能會開始涉足電腦程式設計、會計等領域,以及許多其他我們認為安全的白領職位–“有可能擴大認知職業的失業率”。工人的減少意味著政府所得稅收入的減少。
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財政政策需要調整。其中一項建議是重新思考如何對資本和勞動收入徵稅。對資本(如機器、軟體等)徵收的稅通常少於對勞動力徵收的稅,但如果人工智慧讓資本大規模取代人類工人,這種平衡可能需要重新調整。
他們也擔心,”贏家通吃”的市場會被少數幾家巨型公司所主導,這些公司有能力承擔開發尖端人工智慧系統所需的巨額計算成本。
對這些高能耗的人工智慧伺服器群徵收碳稅,可能有助於公平競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鑑於人工智慧伺服器消耗大量能源,對相關碳排放徵稅是在技術價格中反映外部環境成本的好方法。”
人工智慧是個耗能大戶。去年,人工智慧新創公司”Hugging Face”和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研究表明,生成一張人工智慧影像所消耗的電量相當於為智慧型手機充電。文本生成的效率要高得多,但在用電方面仍不遜色。根據人工智慧的排放量徵收人工智慧稅可以鼓勵更有效率的做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不主張全面徵收”人工智慧稅”,因為這可能會阻礙那些實施”人工智慧稅”的國家的創新和採用,導致它們在競爭中落後。但他們確實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升級舊的稅收官僚機構,實現基於市場價值的即時財產稅等概念。
“新一代人工智慧將顛覆經典稅收理論,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舊有的行事方式。例如,它可能會迎來個性化累進增值稅、基於終身收入的所得稅或基於實時市場價值的財產稅的設計。 “
當然,這些建議更多的是為各種情況做準備,而不是提出具體建議。
對就業的潛在影響是驚人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先前的預測估計,人工智慧可能影響全球近40%的工作崗位,富裕國家的比例將上升到60%左右。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將被取代,或者只是與人工智慧助理一起工作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