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科技公司,被迫賣身印度
前兩天,印度媒體MoneyControl報道稱,印度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塔塔集團(Tata Group)正在談判收購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vivo印度子公司(vivo India)至少51%的股份,以符合印度政府的營運在地化要求。同時要求收購後合資公司由當地企業主導,經銷網也要本土化。據稱,洽談已進入後期階段,vivo印度公司希望塔塔集團提高收購價格。
換句話說,就是利用過半股份,「明搶」國產企業,掌握國內科技企業,以此實現「make in india」。用不恰當的比喻來說,就是「殺豬盤」或「關門打狗」。消息一出,網友都炸鍋了。
悲催的vivo
讓塔塔集團收購vivo India多數股權,是印度政府的「主意」。
報告稱,印度政府2023年針對印度設廠的中國手機製造商制定了相關規定,希望中國智慧型手機公司與印度合作夥伴成立的合資企業至少有51%股份由印度本土公司持有。此外,印度政府也希望合中印資企業擁有本地領導階層和分銷管道。
由於vivo正在尋求比塔塔集團目前提供的估值更高的估值(也就是大於49%),因此尚未達成最終協議,儘管塔塔集團仍對潛在的收購感興趣,併計劃控制合資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網絡,以實現未來的本地化。
這不是vivo第一次在印「遭劫」了。從2016年4月至2023年3月底的7年間,vivo印度公司共實現38.7億盧比(約3.3億元)的淨利。然而,辛苦錢卻被遭到「反洗錢調查」。
2022年7月5日,印度執法局(ED)「反洗錢調查」名義突擊檢查了包括vivo印度在內的23家關聯公司和48處經營地點,並凍結了vivo及其關聯公司在印度的119個銀行帳戶及價值約46.5億盧比(約3.9億元) 資產。
去年12月23日,印度執法局(ED)再以「反洗錢調查」為由逮捕多位vivo印度公司高階主管,被扣員工包括vivo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
但即便如此,vivo早在2014年進軍印度市場,至2021年產能已達每年6000萬部,購置了大面積土地建造工業園區,沉沒成本非常高,有困難也只能繼續硬撐。
逃不掉的OPPO
除了vivo,OPPO也逃不過這樣的命運。
報告補充說,另一個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Oppo也在與當地公司進行談判,以剝離其印度子公司。
OPPO已在德里建立了類似的結構,用印度經銷商取代了中國經銷商,並計劃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看到OPPO賺錢,印度總是想從中拿一點。前兩年,就以逃稅的「罪名」發起調查。
2022年7月,印度指控OPPO逃稅37億。彼時,印度財政部發表聲明稱,印度稅收情報局(DRI)調查發現,OPPO逃避關稅近439億盧比(約合5.5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7億元),「已向OPPO印度公司發出通知,要求繳納稅款」。
當時,OPPO印度公司則在電子郵件聲明中回應稱:「我們對印度政府聲明中提到的指控有不同看法。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全行業的問題,許多企業正在努力解決。OPPO印度公司將就通知給出答复,提出我們的觀點,並將與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合作。
被白嫖的小米
小米在印度的日子也不好過。
2022年4月,印度執法局根據《外匯管理法》的規定,查封了屬於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的551.27億盧比。小米印度是小米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小米全球副總裁Manu Kumar Jain甚至接受了執法局的詢問。
2023年6月,小米印度被凍結大量資金。起因是印度執法局(ED)向小米印度及三家銀行發通知,指稱印度相關部門指控小米印度違規非法匯款555.127億盧比(折合人民幣約48億元),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
這筆錢對小米來說並不算少,根據小米2022年報告顯示,2022年小米調整後淨利85.18億元。這樣算下來,48億元約佔小米年淨利的56%。即便2023年一季度,小米營收595億元,調整後淨利32億元,48億元也超該季淨利。
總之,就是別想把賺的錢拿走。
「搶來」的產業鏈
你我都知道,蘋果公司正在印度政府提供的財政激勵措施的幫助下,加緊努力提高在印度的產量,同時將供應鏈多元化,以減輕地緣政治風險。
所以,自2017年以來,蘋果一直透過合約製造商在印度組裝智慧型手機,鼓勵組裝商擴大在印度的投資,並承諾要讓印度成為iPhone製造第二故鄉,目標是到2030年在印度生產5000萬部iPhone,約佔全球iPhone的25%。
想要“make in india”?收購並易主就好了。
首位受害者是緯創,2023年10月,緯創宣布以1.25億美元出售印度子公司Wistron InfoComm Manufacturing (India)(WMMI)100%股權給塔塔集團,交易於2024年3月底完成交割。
塔塔集團在印度製造領域扮演關鍵角色。此前,塔塔集團已透過子公司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進入印度電子製造賽道,並透過收購緯創位於卡納塔克邦工廠正式切入iPhone供應鏈,一舉成為印度首家本土iPhone組裝廠。
一刻沒有為緯創的收購哀悼,立刻趕到戰場的是和碩。今年4月,消息指出和碩iPhone組裝業務也將易主,塔塔最快正在與和碩達成協議,收購後者在印度的iPhone組裝業務。交易內容包括和碩位於南印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鄰近欽奈(Chennai)的iPhone 組裝廠和另一個正在建造的工廠。
此外,塔塔還計劃建造一座新的iPhone 生產工廠,以加強與蘋果的合作關係。
至此,印度的iPhone組裝產業鏈就完成大業了。 Moneycontrol稱,塔塔電子正在坦米爾那都邦(Tamil Nadu)的霍蘇爾(Hosur)興建iPhone組裝廠,估計12至18個月內開始營運,預料將有20條生產線,未來兩年僱用5萬名員工。
赴印是好選擇嗎?
印度對中國企業,尤其是「紅綠藍」手機廠的打壓政策已經司空見慣。
2022年,印度先來了一出封禁中國軟體,然後再持續對小米、OPPO、一加等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施壓,包括稅務調查、限制簽證發放、凍結資金、高額罰款…
去年6月,印度政府也被揭露對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提出多項要求,包括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執行長、營運長、財務長和技術長等關鍵職位。
今年3月,印度政府要求vivo、OPPO等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做出三項“重要改變”,以促使其在印度的分銷結構本地化:第一,要求這些品牌由印度人來管理;第二,要求這些這些廠商任命印度經銷商,以實現分銷結構的本地化;第三,中國企業要與本地公司合作生產智慧型手機。
有手機產業鏈人士表示,從去年開始,印度政府已釋放相關訊號,包括對中國手機廠商提出透過合資的方式增加印度產零組件在手機製造過程中的使用比例,逐漸用印度分銷商取代中國分銷商,以提高智慧型手機的「含印量」。
「我們在當地也看到了這樣的趨勢,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工廠的技術人員正在增加,本地化培養的人數也比以前多了。」上述產業鏈人士表示,但從當前營運環境來看,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仍在增加。
過去幾年,中資品牌在印度的市佔率正逐步下滑。 TechInsights統計,2023年Q4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增28%,達3,820萬支。這也是印度有史以來最高的季度成長率,前三名分別為小米、vivo和三星,市佔率分別為18.8%、17.8%和16.2%。
2023年全年,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減1%,至1.465億部,小米、vivo、三星排名前三,十分接近,OPPO和realme緊追在後。而在2021年第三、2022年三季度,vivo、OPPO、小米、realme四個中資品牌合計的份額分別為70%、67%。
想去印度建立產業鏈的公司,也沒有「好果子吃」。去年12月11日,聞泰科技發佈公告稱,擬終止聞“聞泰印度智慧製造產業園區計畫”,將剩餘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聞泰印度智慧製造產業園區項目,原總投資為15.75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11億元。聞泰科技表示,公司認為本工程建設週期及預期效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將該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由11億元調減為3億元。
過去4年裡,印度電子製造商在生產領域損失了150億美元,丟掉了10萬個工作機會。只能說印度有點短視了,也是相當玩不起,如果總是刷這樣的花招,只會讓真正想要在當地發展的公司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