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式」降價的背後BBA的電動困局
近期,越來越多的豪華品牌加入促銷大軍。其中,不僅有二線豪華品牌凱迪拉克、雷克薩斯和沃爾沃,一線豪華品牌BBA也因「售價腰斬」而登上熱搜。數據顯示,今年5月,豪華車促銷力道達21.7%的高峰。目前一二線豪華品牌車型售價「大放血」已屬常態,經銷商零利潤甚至賠錢賣車屢見不鮮。
從「卷」車型到「卷」價格,種種跡像都表明,由新能源車為始,跨國車企正在國內市場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價格跳水,消費者觀望
據媒體報道,BMWi3、i5純電車型出現大幅優惠,其中BMWi3車型5折促銷,價格接近“腰斬”,折扣力道龐大。在訪中車市睿見了解到,官網標價分別為35.39萬元、43.99萬元的寶馬i3、i5目前基本款裸車價格僅需約17萬元及30萬元。
同時,車市睿見也造訪了幾家位於北京的豪華品牌4S店,除了寶馬外,賓士與奧迪的新能源車型也同樣有大幅優惠,幅度可到6-7折。其中,官方定價28.99萬元的奧迪Q4 e-tron現報價已跌破19萬元;原價47.80萬元的賓士EQE目前優惠達21萬元以上,裸車價來到26萬元左右;另一款車型EQE SUV目前優惠也接近20萬元,裸車價約到30萬元。
“現在不降價根本沒人看車”,談到豪華品牌新能源車型“打骨折”的原因,多位BBA銷售人員均向車市睿見表示。有銷售人員也談到,BMWi3降價的消息傳開後,到店裡看新能源車的顧客突然多了起來,「也算變相的進行了一波宣傳」。
值得注意的是,5月26日,北京市分配了近6萬個家庭新能源小客車指標,而為了爭奪這一波資源,店內還推出了各項優惠政策,銷售表示價格“還能談” 。
除了新能源車外,銷售表示店內的燃油車也有價格不等的優惠,其中尤其以奧迪A4L最為吸引人:廠商指導價32.18萬-40.08萬元,現在裸車價跌破20萬元大關,降價幅度達12萬元。此外,賓士兩款走量車型GLC和C級的優惠也均為10萬元左右。
車市睿見也同樣採訪了幾位店內的消費者,持觀望者也不在少數。 “之前聽說BBA新能源車降價的厲害,現在想看看,但是還沒下定決心要買。”
究其原因,在於擔心目前眾多車型大降價後,豪華品牌價值也會大幅縮水。 「之前買豪車圖個標,現在整體經濟都不好,即便降價了,在某些配置以及續航這些關鍵問題上還是比不過國產同價位的車,不如’花小錢辦大事’來的實在” 。
▍「精明」的消費者更相信產品力
大幅降價背後,是傳統豪華品牌們的銷售焦慮。今年1-5月,賓士新能源月銷量分別為2,583輛、1,381輛、2,350輛、2,636輛、1,457輛;奧迪Q4 e-tron最高月銷售僅1,523輛,其中2月僅有750輛。 BMW則相對較好,月銷最高能達9000輛。一邊是燃油車利潤空間不斷縮水,一邊是電車銷售無法提升,對於豪華品牌來說處境相當艱難。
銷售人員坦言,相較於國產新能源品牌,豪華品牌在新能源車型上的溢價確實大幅打折,尤其是目前新能源購車主力是80/90後,對於豪華品牌的忠誠度並不高,相反的則是如小米等在配置上的「堆料」更能吸引年輕人,這是傳統豪華品牌無法比擬的。
包括BBA在內的合資品牌與中國品牌間“此消彼長”,已成為了行業內的長期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不那麼在乎品牌來自哪裡,而更關心它能提供哪些功能,正是這種傾向,使得消費者在近幾年增加了自主品牌產品的購買量。
雖然海外品牌在燃油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銷售卻遙遙領先,並獲得了更高的品牌認知度。這得益於自主品牌在智慧電動車上一貫的性價比優勢,也受惠於其智慧網聯、高階智駕等方面的推進速度與表現。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佔率已突破60%。這意味著,合資品牌市佔率已不足四成;其中,德系及日系市佔率仍勉強維持在10%以上,美系、韓系、法係等市佔率均維持在個位數。
這樣的分化在新能源細分市場尤其明顯。根據麥肯錫的研究,2012年私家車上牌量中,自主品牌佔比25%,海外品牌佔75%;2022年1-9月,自主品牌佔比增加至41%,其在純電動車上牌量的佔比更達到80%。
「國產新能源衝勁很強,銷售衝擊到了BBA等豪華品牌市場。消費者考慮到目前配置更優、性價比更高的國產新能源車,市場的變化反映消費者更加理性,豪華品牌的高溢價則形成了低性價比的印象,」業內資深分析師直言。
此外,從經銷商視角看,某二線豪華品牌4S店銷售負責人對車市睿見表示,需求疲軟和銷量不佳增加了經銷商的庫存,佔用其資金,而經銷商大多貸款進車,壓庫時間越長,資金成本越高,寧願低價賣車,也不願意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 “這個時候,即便廠商想控制價格,也已經沒有辦法了。”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除超一線豪華品牌外,從2021年以來,寶馬、賓士、奧迪、凱迪拉克等品牌終端價格持續下探,中國汽車市場正完成從品牌導向到價值導向的過渡,產品力成為了影響購買的首要因素。
來源:車市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