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沉船打撈出的文物驚人網友明朝遺物數量超10萬件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今日,國家文物局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計畫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經過一年的水下考古調查,兩艘沉船的分佈範圍已探明,並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裝。
據介紹,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多部門,聯合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兩艘沉船,開展了3個階段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在確認:一號、二號沉船其年代分別屬於明朝正德、弘治年間。
一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環形區和條形區組成,遺物數量超10萬件;其中核心區長約37米、寬約11米,由船體和大量堆疊有序、碼放整齊的船貨構成。
目前船體可見10個以上分艙,船貨主要為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竹木器等。
專家介紹,一號沉船發現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琺華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的琺華器多為傳世品,考古發現的歷來罕見,一號沉船出現批量的琺華器,可謂驚艷天下。
琺華,創燒於元代,盛行於明,清代逐漸衰退,乾隆以後很少燒製,後世學者常用釉色晶瑩肥潤、造型典雅雍容來描繪它。
而發現琺華器的一號沉船,也直接證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鎮琺華器曾作為商品對外銷售,成為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另一個重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