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較低的臨時關稅不會阻止中國電動車企進軍歐盟
歐盟週三宣布,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徵收最高38%的額外關稅。對此,路透社發文稱,中國車企可以規避這項新關稅,這些相對較低的臨時關稅將放慢中國車企進軍歐盟的步伐,但無法阻止。
美國諮詢機構榮鼎集團稱,在稅率低於50%左右的情況下,向歐盟出口產品對許多汽車製造商來說仍將具有商業吸引力。他們要麼將成本轉嫁給客戶,要麼自己承擔成本導致利潤率下滑。
但是,對比亞迪來說,這項負擔僅略高於歐盟現有的10%關稅。根據歐盟公佈的臨時關稅規定,比亞迪將被額外徵收17.4%的關稅。即使是上汽集團等公司因為沒有配合調查而被歐盟額外徵收了高達38.1%的關稅,他們也可能有變通的辦法。
變通方案
一些財大氣粗的公司會在歐盟內部投資製造業。比亞迪和奇瑞汽車已經分別確認了在匈牙利和西班牙的建廠計畫。歐洲國家正在競相吸引更多中國汽車製造商跟隨比亞迪、奇瑞汽車的步伐,發展歐洲當地的供應鏈並創造就業機會。電動車工廠通常需要年銷量達到10萬輛左右才值得冒險。但是,一種被稱為「拆裝製造」的折衷方案(knock-down manufacturing)可能會吸引中國車企。在這種方案中,電池等關鍵零件可以進口,只需在當地組裝。
許多公司從中國向歐盟出口電動車
而且,中國汽車製造商還可以在歐盟以外找到可承受的生產基地。歐盟附近的摩洛哥、土耳其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國軒高科等中國電池製造商正在摩洛哥建立工廠。此外,中國還可以利用韓國等更遙遠的中轉樞紐,這些樞紐允許製造商利用與歐盟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例如,吉利支持的極星已經同意在雷諾位於韓國的現有工廠生產汽車。極星CEO托馬斯·英格拉斯(Thomas Ingenlath)表示,該公司甚至可以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新工廠出口汽車到歐洲。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公告,吉利將被額外徵收20%的關稅。
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可能改變策略。與其出口電動車,中國車企可以選擇嘗試在歐洲銷售更多的混合動力車,甚至連內燃機車,這兩款車都不會受到新關稅的影響。比亞迪在上個月宣布,其備受歡迎的海豹車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很快就會在歐洲上市。比亞迪這麼做是有道理的,因為關稅並不是唯一的風險。在上週日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政黨獲勝,聚焦環保的政黨落敗,這可能會在整體上削弱歐洲對電動車的支持。事實證明,歐盟各國的政策也可能改變。歐洲最大汽車市場德國在去年12月提前結束了電動車補貼計畫。
榮鼎集團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的一舉一動都將受到密切關注。去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已經從2020年的16億美元躍升至115億美元,佔了歐盟電動車進口總額的37%。歐盟的關稅措施要到今年11月才能正式確定,這留下了一些迴旋餘地。而且,歐盟還要實現一個清潔能源汽車目標:到2035年時,在歐洲登記的所有新車都要實現零排放。
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歐洲道路上的中國出口電動車會減少,但不會減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