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加徵關稅在即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歐盟考慮對中國汽車加徵關稅的關鍵節點,土耳其官方傳出一個重磅消息:該國計劃將中國進口的車輛關稅提高至40%,相關決定將在30天以後生效。根據土耳其《政府公報》公佈的信息,新的關稅適用於所有燃料類車輛,每輛車徵收的額外關稅將至少為700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5萬元。
實際上,早在2023年,土耳其就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徵40%的關稅。隨著關稅新規的出台,意味著包括燃油車在內,從中國進口的所有汽車,都將被額外徵收高達40%的關稅。
在土耳其看來,對中國電動車徵稅是不夠的,因為從中國進口的汽車中,78%的份額是燃油車。土耳其商務部在聲明中強調,新稅的目的,是遏制進口,增加國內生產車輛的市場份額,並減少政府經常帳赤字。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告訴國內媒體,土耳其此次加徵關稅,主要是該國政府認為「貿易不平衡」。
可實際上,認為中國電動車跨國貿易「不平衡」的國家和地區,不只土耳其一個。早在去年10月,歐盟宣布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後續將決定是否開徵反傾銷關稅。
先前有外媒報道,6月5日將成為歐盟做出決定的最後期限,但根據香港《南華早報》透露,臨時關稅將在7月4日生效,考慮到五年一度的歐洲議會選舉,歐盟延後了先前6月上旬官宣中國汽車關稅的決定。
牽一發而動全身
歐洲汽車製造業和中國的關係十分特殊,特別是德國這樣的老牌汽車強國,和中國汽車「雙向奔赴」歷時已久,很多政策,往往牽一發動全身。因此,即使歐盟有心限制中國汽車,在加增關稅這件事上,內部的核心成員國卻有著極大的分歧。
德國總理是歐盟增稅的反對者之一。
朔爾茨多次公開發聲,表示對中國電動車增加稅收是個「壞主意」。在他看來,俄烏衝突爆發以後,德國經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樣的大背景下,歐盟不應該在電動汽車方面“步美國後塵”,必須從大局考慮,保護整體商業往來的利益。
同屬德國陣營的大眾、寶馬和賓士等製造商,也旗幟鮮明地反對歐盟徵收更高的進口關稅。
大眾財務長甚至犀利地抨擊,增加關稅是非常短視的行為,只會帶來短暫的喘息,從長遠來,歐洲汽車製造商應該降低成本,苦練內功,保持競爭力。最現實的結果是,歐盟額外增加稅收壁壘,可能會招致嚴重的報復行動。
Stellantis執行長唐唯實也對此表態,徵收過高關稅是一個“陷阱”,對於歐盟來說,並不會因此避開中國車企的競爭與挑戰。他的觀點和福斯汽車基本上一致,歐洲車企的當務之急,是強化成本競爭力,「但歐洲很多國家不想面對這個現實」。
早在今年3月,賓士董事會主席康林鬆就旗幟鮮明地發聲,在他看來,歐盟千萬不要在保護主義中尋求財富,這是一條錯誤的道路。“歐盟應該降低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因為短視的保護主義將對歐洲汽車製造帶來難以估量、且難以彌補的損失。”
在此之前,拜登政府也曾對華加徵新關稅,但歐洲稅收新政對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實際影響,遠高於美國白宮。
根據美國政府公佈的數據,中國向美國的汽車出口額,2021年為14.5億美元,到2023年則縮減至3.68億美元,佔比僅1.08%。但是,2023年出口到歐洲的比例已經高達40%。
顧問公司艾睿鉑Alix Partners數據,2023年中國品牌汽車的銷售佔歐洲市場份額約為4%,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7%。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歐洲各國政府在製定稅收新政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更加複雜。歐盟忌憚中國的電動車,擔心來自中國的汽車價格更低、競爭力更強,逐漸搶先當地製造商的市場蛋糕。
另一方面,歐盟不得不考慮中國汽車為當地帶來的投資和就業機會。就在歐盟調查中國汽車補貼、並考慮對進口汽車徵收更高關稅的同時,歐盟各國政府也正在製定自己的激勵措施,以吸引中國汽車製造商在當地投資建廠。
匈牙利是歐洲國家「擁抱中國」的典型案例,該國新車產量在2023年達到約50萬輛,獲得了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首筆工廠投資,這被匈牙利外交部長形容為「匈牙利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過去幾年,匈牙利也吸引了寧德時代耗資73億歐元的電池工廠,以及多家車廠的零件基地投資。根據比亞迪的最新計劃,該公司還考慮在2025年建造第二家位於匈牙利的歐洲工廠。
歐洲媒體先前也報道,布達佩斯也曾與長城汽車談判,為其第一家歐洲工廠提供投資政策,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西班牙是僅次於德國的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國,今年4月,奇瑞汽車與西班牙埃布羅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當地設立合資企業,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生產電動車,2029年年產能可望擴大至15萬輛。
路透社報道,上汽集團的目標,是在歐洲建立兩家工廠。知情人士透露,第一個工廠將基於現有設施,最快可能在今年7月宣布,年產量或將達到5萬輛。
第二家歐洲工廠,上汽集團計畫從零開始建設,每年生產多達20萬輛汽車。消息人士透露,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都在上汽集團的候選名單上。
當然,根據顧問公司統計,在中國生產的1.5萬歐元的汽車,如若賣到歐洲,需要500至3000歐元的運輸和物流成本。
北歐勞動成本高,競爭力有限,而更南端的義大利和西班牙,則在勞動成本和製造標準之間取得平衡,這裡是中國高端車的首選之地。另一方面,東歐和土耳其更能吸引低成本車輛。
目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的關稅,專家預測,這一比例或將提高至20%至30%。
德國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最新報告,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20%關稅,歐盟進口的中國電動車數量將減少25%,價值近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