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揭示毛犀牛滅絕的新線索
先進的電腦模型顯示,人類的持續狩獵阻礙了毛犀牛在後冰河時期變暖期間向新棲息地的遷移,導致了毛犀牛的滅絕,凸顯了人類活動對大型動物物種的持續影響。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末次冰河時期之後地球的變暖,人類的持續捕獵限制了毛犀牛到達理想的棲息地。
毛犀牛曾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和中部,約1 萬年前滅絕。圖片來源:Mauricio Anton
由阿德萊德大學和哥本哈根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電腦建模得出了這一發現,揭開了一個千古之謎。
領銜作者、阿德萊德大學環境研究所的達米安-福特漢姆(Damien Fordham)副教授說:”利用電腦模型、化石和古DNA,我們追溯了毛犀牛在歐亞大陸5.2萬年的種群歷史,其分辨率是以前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困在一些孤立且迅速惡化的棲息地。
毛犀是巨型動物中的標誌性物種,皮厚毛長,曾經在歐亞大陸北部和中部的猛獁象階梯上漫步,大約在1 萬年前滅絕。
矛盾的研究結果和對人類的影響
最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這項發現與先前的研究相矛盾,先前的研究發現人類在毛犀牛的滅絕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儘管這種動物在滅絕前的幾萬年裡一直與人類共存。
哥本哈根大學全球研究所的埃琳-洛倫森(Eline Lorenzen)教授說:”我們的分析所揭示的人口學反應的分辨率遠高於以往的基因研究。這使我們能夠確定長毛犀牛與人類之間的重要互動關係,並記錄這些互動關係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變化。
今天,人類也構成了類似的環境威脅。由於過度捕獵和人類改變土地用途,大型動物的族群已被擠到支離破碎和不理想的棲息地範圍。
在更新世晚期,有61 種大型陸生草食動物(體重超過一噸)存活下來,其中只有8 種現存於世。其中倖存的五個物種是犀牛。
“我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是如何導致巨型動物滅絕的,”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哥本哈根大學的大衛-諾格斯-布拉沃教授說。 “這種認知對於制定保育策略以保護目前瀕臨滅絕的物種(如非洲和亞洲的脆弱犀牛)至關重要。透過研究過去的滅絕事件,我們可以為保護地球上僅存的大型動物提供寶貴的經驗”。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