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或可免於電動車引發的全球貿易戰
白宮宣布將提高電動車、清潔能源技術、電腦晶片,以及進口自中國的金屬的關稅。電動車的新關稅將從先前的25%提高到100%。其中,美國總統拜登將對中國電動車收取的關稅提高了四倍,達到100%,有效限制了中國電動車生產商進入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車市場之一。
與美國從中國購買的電動車數量較少不同,歐洲是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主要出口市場。華盛頓採取的重大行動引發了歐洲的擔憂。歐洲汽車製造商無疑將面臨來自中國方面更激烈的競爭,也增加了歐盟保護其汽車製造商的壓力,加劇了歐洲與中國之間的緊張氣氛。
布魯塞爾懷疑中國的補貼可能正在扭曲歐洲汽車製造商的競爭,歐盟目前正在展開相關調查,如果被確認有人為壓低售價,歐盟或將在7月初引入額外的進口稅。在中國看來,出口電動車的競爭優勢來自於國內市場的激烈的競爭,並非得益於補貼,且出口規模並不大,售價也不低於國內。
即便如此,美國提高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可能會使歐盟「更容易」將其關稅提高到30%,比目前的水平高出三倍。無論如何,布魯塞爾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必須符合其相關調查結論,無法徑直緊跟美國對華關稅的政治性步伐。
儘管對華電動車徵收關稅會給歐洲製造商本身帶來挑戰,歐盟仍正準備採取行動。 2023年,歐盟國家共註冊上路了240萬輛新電動車,其中約20%或近50萬輛汽車直接來自中國。據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T&E)稱,2024年在歐盟銷售的每四輛電動車中就有一輛是中國產的。此外,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直接份額預計將達到11%。
歐盟當局或對此感到擔憂,並計劃對中國汽車進口徵收額外關稅,以保護市場免受進口中國電動車的衝擊。然而,歐洲汽車製造商認為,這種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限制進口中國電動車或阻礙歐洲綠色協議的實現,該協議旨在2035年禁止銷售新的內燃機(ICE)汽車,並實現汽車產業的全面電氣化。
瑞典總理烏爾夫•克里斯特森和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他們是否支持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兩國領導人對此表示擔憂。朔爾茨指出,西方製造商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應負對半責任。他強調,歐洲和北美的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以及西方對華貿易的重要性。舒爾茨認為,歐盟不太可能對華徵收類似美國的電動車關稅,因其遵循世界貿易組織所製定的規則。
歐盟內部的法德聯盟也因此正面臨挑戰。巴黎希望自身從對華汽車貿易中獲得更多的政策保護,而柏林則擔心其汽車製造商將因此難以進入中國市場。美歐都在竭力保護自身的市場,誘使中國公司考慮在關稅邊界內設廠。在美國,其主要汽車產業供應商經由墨西哥來繞過拜登的關稅。在歐洲,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等中國公司正在匈牙利建立製造基地,長城汽車公司也正在尋求在歐洲建造新工廠。
歐盟去年啟動的調查即將完成,預計在7月4日之前或更早推出政策措施。歐洲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旨在保護歐洲業者,不致於效法美國,令關稅加徵到更具政治性的水平。即便如此,為達目的,歐盟亦需對華加徵至50%的電動車進口關稅。
如對華汽車貿易打響關稅戰,將帶來怎樣的後續衝擊呢?
這或將改變全球貿易體系,擾亂供應鏈,並影響全球電動車市場的未來。隨著美國提高關稅,中國製造商可能會將焦點轉移到歐洲。失去美國電動車市場是中國業者的一大挫折,而歐洲增加需求有助於緩解這種情況。隨著中國公司試圖取得市場份額,或令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上降價銷售,加劇歐洲的市場競爭,對企業與消費者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歐洲汽車製造商為了保住其市場份額而跟進價格競爭,則會減少其利潤。目前看來,歐盟選擇以貿易戰取代價格戰,將代價轉移給歐洲的消費者,令消費者承擔高車價。當歐洲汽車製造商保有並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當地電動車零件供應商可能會受益。問題在於,汽車貿易保護政策將使歐洲汽車製造商失去部分國際市場,特別是作為全球最大乘用車市場的中國市場份額。
加徵電動車關稅的動作或將遭報復。貿易緊張局勢及關稅高企將擾亂全球供應鏈,導致更高的生產成本及工期延誤。貿易壁壘或令電動車更趨昂貴,拖曳全球向電動車轉變的步伐,衝擊並減損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為了規避關稅,中國電動車公司或將在歐增建工廠,使一些歐洲經濟體受益,但也會引起過度依賴中國投資的擔憂。
歐盟與美國正在考慮成立一個聯合工作小組,想透過談判和協議來處理與中國的貿易問題,盡可能避免使用關稅,確保美歐汽車製造商不會遭受來自中國從業者的過度競爭,令所有汽車製造商可望公平競爭。誠然,美歐汽貿政策的焦點在於公平競爭,而非自由競爭,政策目標旨在汽貿平衡,而非自由貿易。這就意味著,美歐汽車業者不想失去中國市場,也不願完全交由市場自由競爭來決定市場份額,相反,美歐工作小組將動用政策力量來消除所謂的規則障礙,謀求進入中國市場的規則便利。在市場准入之外,美歐還將尋找合作開發和分享生產電動車技術的方法,分享知識和資源,創造合作環境。
歐盟應嘗試就公平競爭和平等的市場准入達成協議,雙邊合作項目和共享技術可助雙方實現創新和成長,而非迅速使用關稅。如此,貿易將更加穩定,有助於全球電動車市場的成長。毫無疑問,美歐都無法仿效或加入高度競爭的中國汽車市場模式,也不願在自由競爭與自由貿易中失去市場,其更強調所謂公平競爭與貿易平衡。比起美國在大選之年更具政治動機的關稅行動,歐洲更傾向於管控對華汽車貿易關係,如此,或將避免汽貿關稅戰引發的貿易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