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Napster引發了一場檔案分享革命
1999 年6 月1 日,Napster 首次在網路上公開發布,掀起了全球盜版狂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同時,可以說該文件共享軟體為合法商業模式鋪平了道路,這些模式最終演變成了Spotify 和Netflix 等基於訂閱的平台。
1993 年MP3格式的發明並沒有成為主流新聞的頭條。然而,事後看來,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它將徹底改變音樂消費等面向。
這種編碼格式是由德國工程師卡爾海因茨-布蘭登伯格和弗勞恩霍夫協會的同事發明的,它可以在不明顯損失可聽音質的情況下減少音樂檔案的大小。由於體積縮小,這些數位檔案可以儲存在閃存設備上。因此,人們發明了能夠播放從CD 上翻錄的音樂的專用MP3 播放器。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比Discman 更小巧、更抗震的替代品。
當時,音樂業內人士已經開始幻想”天體點唱機”,一種可以按需播放任何曲目的工具或服務。 MP3 讓這一概念更近了一步,Napster 公司很快就證明了這一點。
九十年代末,科技和網路是年輕工程師和”駭客”的樂園。他們中的一些人經常聚集在EFnet 網路上的w00w00 IRC 聊天室。這個技術智庫有許多著名成員,包括WhatsApp 創始人揚-庫姆(Jan Koum)和以暱稱Napster 登入的肖恩-範甯(Shawn Fanning)。
1998 年,17 歲的範甯與大家分享了一個想法。 Napster”希望創建一個可以相互共享文件的電腦網路。更確切地說,是建立一個全世界所有人都能訪問的中央音樂資料庫。”
這個想法從未離開過這位年輕開發者的腦海。範甯停止了學業,在朋友肖恩-帕克(Sean Parker)的幫助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致力於將他的理想變為現實。 1999 年6 月1 日,Napster 首次在網路上公開發布。不久之後,軟體便迅速走紅。
Napster 很快就受到數百萬用戶的追捧,他們認為該軟體具有神奇的魔力。它是音樂探索的入口,甚至讓城裡最大的唱片行都相形見絀。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這在今天聽起來很平凡,但有些人把它等同於純粹的科技魔法。
對於音樂產業的許多頂級玩家來說,Napster 的巫術純粹是巫術。當時,生產CD 的利潤率很高,感覺就像印鈔票一樣,而Napster 的出現則有可能毀掉這場盛宴。
音樂界震驚
據美國唱片業協會前執行長希拉里-羅森(Hilary Rosen)稱,Napster 發布幾個月後,音樂產業進入了全面恐慌模式。 2000 年2 月,在洛杉磯四季酒店召開的RIAA 董事會上,所有主要唱片公司的高層都討論了這項威脅。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所有唱片公司的負責人,簡直就是音樂界的巨頭,都在那個房間裡。我讓人推來一台電腦,放上幾個揚聲器,然後我就開始給那首歌取名字,”羅森後來回憶道。
音樂界的大佬們開始點歌,包括一些尚未發行的歌曲,而Napster 一次又一次地拿出了結果。不用說,董事會嚇壞了。
一年之內,美國唱片業協會起訴了Napster 公司,隨後不久,包括Metallica 和Dr. Dre 在內的藝術家也相繼起訴了Napster 公司。這些備受矚目的案件提高了Napster 的知名度,MP3 播放器開始熱銷。
巔峰Napster
2001 年初,Napster 的全球用戶數達到峰值,超過2,640 萬人。然而,儘管有了巨大的成長和投資者的支持,這個小型文件共享帝國還是無法克服法律上的挑戰。
RIAA 的訴訟導致第九巡迴法院下達禁令,並勒令關閉該網路。這發生在2001 年7 月,也就是Napster 推出兩年多一點的時候。同年9 月,該案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達成和解。
雖然Napster 的熱潮已經過去,但檔案共享已經迷住了大眾,精靈已經離開了瓶子。 Grokster、KaZaa、Morpheus、LimeWire 和其他許多網站紛紛湧現,為人們提供了共享的替代方案。同時,BitTorrent 也叩響了大門。
漣漪效應
25 年後的今天,盜版音樂當然沒有消失,但已經改變了。 Napster 出現時,根本沒有任何合法的線上數位音樂購買選擇,更不用說提供”無限訪問”的選擇了。
Napster 為蘋果公司的iTunes 商店鋪平了道路,滿足了明顯存在的需求。數位下載銷售的繁榮從未模仿過”隨心所欲”的體驗,很快就被邊緣化了。
當前音樂產業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線上串流訂閱,而CD 已淪為稀有文物。這種音樂串流媒體的格局主要是由來自瑞典的Napster”粉絲”丹尼爾-埃克(Daniel Ek)開創的。
和許多人一樣,Ek 對文件共享軟體提供的”隨心所欲”的體驗非常著迷,這為音樂串流媒體新創公司Spotify 的誕生埋下了種子,如今他仍是Spotify 的執行長。事實上,Spotify 本身就在引擎蓋下使用了文件共享技術,以確保快速播放。
Spotify 只是Napster 漣漪效應的眾多例子之一,其影響遠遠超出了技術範疇。整個音樂產業都發生了變化,好壞取決於人們的觀點。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人們仍將感受到始於25 年前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