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研發之難連寧王都連聲叫苦
固態電池正逐漸站上風口。根據中國日報報道,中國或將投入約60 億元用於全固態電池研發,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衛藍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業或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國家隊下場支援進一步助推了固態電池的熱度。
近年來,隨著海內外多家企業接連給予固態電池的量產時間點,業界對固態電池走向落地應用的期望值有所提升,二級市場也紛紛作出反應,與固態電池相關的概念股今年接連漲停。
為何產業與資本市場對此紛紛看好這項技術?作為動力電池的新形態,其是否會取代目前主流的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鋰電池?
動力電池的“終極路線”
所謂固態電池,簡單理解即一種使用固態電極和固態電解質的電池。
現有的動力鋰電池材料體系包含碳/矽負極、多孔隔膜以及液體電解質,透過鋰離子的移動而產生電流。而全固態電池則是完全緻密的狀態,採用固態電解質和固態隔膜,碳/矽負極改為金屬鋰負極,充電時,鋰金屬會沉積在負極上,溶解在放電的過程中。
基於這種材料體系的轉變,固態電池有著液態電池無法企及的優勢。例如,固態電池更為穩定,不易洩漏、不易燃燒,大大降低了電池起火爆炸的風險,安全性更高。
另外,由於能量密度較高,可達到400Wh/kg 以上(作為對比,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80Wh/kg,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通常在150Wh/kg~250Wh/ kg),其在性能表現上也優於液態電池,充電速度更快(最高可超過10C)、續航里程更長。
同時,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在-30°C 和100°C 的範圍內都不會凝固,不會氣化,這意味著冬天在寒冷地區不用擔心續航問題,也不需要很複雜的熱管理。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固態電池備受業界推崇,成為海內外車企爭相佈局的領域。
從全球廠商的研發路徑來看,固態電池主要有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種研發路線。不過,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種技術路徑為絕對性方向,而是都處於探索階段。
「無論是聚合物、氧化物或硫化物,目前很難有一種電池的所有性能都比別的電池有優勢,而是各有優缺點。」廣汽研發人員告訴虎嗅汽車。
在廣汽看來,未來固態電池的終極型態會是多元的複合體系,於是廣汽全固態電池基於兩條路線並行推進開發-一個是以硫化物為主的複合體系,另一個是聚合物為主的複合體系。
寧德時代同樣認為沒有一種固態電解質是十全十美的,其更為看好硫化物技術路線,認為其能夠更快走向量產。同樣在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領域佈局的還有豐田,但雙方在硫化物空氣穩定性和製造過程上採用了不同的策略。
全球各廠商都希望攻克全固態電池,但目前尚未有真正實現量產攻堅的玩家。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近年來業界有部分車企宣稱用上了固態電池,但實際上是半固態電池,而非並非真正的固態電池型態。
「根據產業內規則,一般是依液態電解質佔電芯的比重來分:液態(25wt%)、半固態(5—10wt%)、準固態(0—5wt%)和全固態(0wt%)。 」廣汽研發人員告訴虎嗅汽車,「不管是液態電池還是半固態電池,只要電池內部存在電解液,一旦破損洩漏都會有短路起火的風險,與當前常規液態鋰離子電池並無本質差異。
固態電池,可望不可及
固態電池百般好,但無奈這是塊「餅」。
較早一批從事固態電池研發的廠商已經在這條賽道上走了十多年,豐田從2012 年開始佈局研發,寧德時代也差不多在這段時期啟動研究,但都沒能將固態電池推到量產階段。
從國內外車廠透露的量產時間點來看,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時間大概在 2027-2030 年。需要釐清的是,“上車不等於大規模量產”,推出產品形態到大規模量產落地之間還存在多方面的技術攻堅。
「五年後一定會有固態電池的車出來,再過三五年會大面積鋪開。」吉利研究院專家告訴虎嗅汽車,但考慮到目前各家車企對固態電池的重視程度以及技術快速推進,量產時間可能提前。
固態電池研發之難,連寧王都連聲叫苦。曾氍群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寧德時代已經在這方面投資了10 年,固態電池只有在使用新型化學材料、負極電極使用純鋰金屬的情況下才會有很大優勢,要將這種電池推向市場還有很多困難。
首先是電解質材料選擇上,以相對主流的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所需的硫化鋰為例,後者化學性質不穩定,與空氣、水反應都會生成有毒化合物,生產環境控制要求嚴苛,量產困難,由於與目前的電池材料體系差異巨大,固態電池缺乏成熟的材料供應商。
在正負極材料上,由於矽/碳負極體積易膨脹大不適用於固態電池,固態電池的正負極材料通常會選擇一些能提高能量密度的金屬,而鋰金屬負極現在還不成熟。
在界面工程與穩定性上,固態電池中的電解質與正負極之間的界面問題也是一大挑戰。由於採用固態電極和固態電解質,其有效接觸能力較弱,會造成影響電池性能的界面阻抗。另外,由於固態電解質導電率差、採用鋰金屬易發生枝晶生長有安全風險等問題,這些亟待攻關的技術困難。
再者,對於量產和普及來說,全固態電池還面臨成本的問題,包括材料成本和製造成本。根據中郵證券測算,目前固態電池較液態電池成本高出30% 以上。
材料層面,固態電解質目前仍難以做到輕薄化,用到的部分稀有金屬原料價格較高,疊加為高能量密度使用的高活性正負極材料尚未成熟,固態電解質和正負極成本都不低。在生產層面,固態電池的生產流程相對複雜,成本也較高。
可以預見,全固態電池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
從理論層面來看,固態電池比液態電池有著多方面的優勢,但這項被稱為「動力電池領域的珠穆朗瑪峰」的技術還僅是將來時形態,即使在三五年內能夠有技術突破,但要形成替代,還需突破成本關卡。
從產業態度來看,未來10 年無疑是全固態電池研發的關鍵機會期。但對於一項新興技術,更重要的是聚焦於技術層面的攻堅,而不是虛炒行銷概念,將其作為宣傳和推起資本熱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