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研究顯示貧窮對語言處理的持久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童年時期的貧窮會導致大腦處理語言的方式發生持久的變化。即使是在語言任務中表現出色的成年人,與中等收入的同齡人相比,那些童年經歷過貧困的人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神經活動模式。這項發表在《大腦與語言》(Brain and Language)雜誌上的研究強調了早期社會經濟條件對大腦功能的長期影響,表明與貧困相關的長期壓力可能會改變涉及語言處理的神經通路。
過去的研究表明,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往往在詞彙、文法和閱讀等語言技能方面有缺陷。這些缺陷會對日後的學業和事業成功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語言缺陷是否會持續到成年,也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在大腦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這項新研究旨在透過研究貧困成人語言處理的神經相關性來填補這一空白。
研究報告的作者、密西根大學社會研究所群體動力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調查員蘇珊娜-珀金斯(Suzanne Perkins)解釋說:”當我擔任高風險背景青少年的特殊教育教師時,我對貧困和其他童年經歷(如童年虐待和其他創傷經歷)如何影響認知發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這項研究是對一個大型研究項目的縱向跟踪,該項目跟踪來自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兒童的發展。參與者來自現有的一個群體,其中包括收入低於美國貧窮線的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該研究對每個家庭的一名兒童和一名家長進行了多波資料收集,從他們9 歲開始,一直追蹤到24 歲。
密西根大學招募了54 名24 歲的參與者(其中24 人來自貧窮組,27 人來自中等收入組)進行腦部影像研究。研究人員在接受一系列語言處理任務的同時,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監測他們的大腦活動。這些任務包括音位解碼、閱讀辨識、閱讀理解和接受詞彙評估,以及涉及處理印刷和口語單字的事件相關任務。
珀金斯告訴《心理郵報》:”兒童時期的貧困是大腦發育面臨的一個常見且可預防的潛在挑戰。我們知道,在低收入環境下成長的兒童,其父母受教育程度往往較低,獲得書籍和營養食品等大腦健康基石的機會較為有限,接受高品質幼兒教育的機會較少,就讀公立學校的成績也較差。 。
“大多數成年人在閱讀和其他語言使用方面的日常功能都很好。大多數人都能看懂手勢、菜單、求職申請和在職材料,並能與同事和生活中的其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我們想知道,在貧困中長大的成年人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會在大腦處理新音素的方式上存在差異,這可能會讓接受高級學校教育或新的工作挑戰顯得畏首畏尾”。
儘管兩組兒童在行為語言測驗的表現都在平均範圍內,但貧窮組兒童在音位解碼和閱讀辨識任務中的得分一直較低。這表明,幼兒期的貧窮會對特定的語言技能產生持久的影響,即使整體語言成績看起來一般。
音位解碼是指理解和處理組成單字的各個音(音素)的能力。它包括識別字母和聲音之間的關係,從而正確閱讀單詞,尤其是不熟悉的或編造的單詞(假詞)。而閱讀辨識則是指快速且準確地辨識和理解書寫文字的能力,通常是透過對字形和圖案的視覺記憶來實現的。它包括在不需要讀出聲音的情況下一眼就能認出常見的單字。
腦部影像結果顯示,中等收入背景的成年人左側額葉下回(IFG)和其他通常與語言處理相關的區域(如布羅卡區和韋尼克區)表現出更高的活化度。這些區域對音位解碼和閱讀理解等任務至關重要,顯示中等收入參與者利用標準神經通路進行語言處理。
相較之下,在貧困中長大的成年人在這些傳統語言區域的活化程度較低,但在右側IFG 和視覺詞形區域(VWFA) 等補償性區域的活化程度較高。這些區域活動的增加表明,貧困群體的個體依靠其他神經通路來達到與中等收入群體相似的語言表達水平。這種對不同腦區的依賴表明了神經可塑性,即大腦透過開發新的語言處理策略來適應早期的環境挑戰。
這些發現強調了大腦發育受早期社會經濟條件影響很大這一觀點。在貧窮組中觀察到的神經適應性反映了大腦對童年貧窮的不利影響進行補償的能力。儘管神經活動存在潛在差異,但這種補償可能使個體在語言任務中表現出色。
研究也強調了教育程度在減輕童年貧窮對語言處理能力影響的重要性。雖然目前的收入對語言功能沒有明顯影響,但教育程度越高,語言能力越強。這表明,持續教育有助於抵消早期貧窮的一些負面影響,為提高語言技能和認知發展提供了途徑。
珀金斯解釋說:”我們發現,童年貧困的成年人在閱讀每個人都必須讀出來的新穎非單詞時,大腦通路的使用並不典型。即使考慮到各組之間差異不大的整體任務行為表現,情況也是如此。會持續到成年。
“事實證明,童年貧窮是一種不太理想的發展環境。其政策意涵之一是,我們必須解決並消除兒童貧窮問題,而在美國,我們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對於在貧窮中長大的成年人來說,這項工作不應被視為對當前語言功能的譴責。任何成年人的語言發展或語言挑戰。生成或理解方面的任何實際缺陷都可以補救”。
雖然這項研究為了解童年貧窮對大腦功能的長期影響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但它也有其限制。樣本量相對較小,參與者主要是白種人,這可能會限制研究結果對其他種族和民族群體的普遍適用性。此外,研究的重點對像是右撇子、健康且未服藥的人,這可能無法反映更廣泛的經歷過貧困的成年人群體。
未來的研究可以探討貧窮的不同面向(如壓力、營養和教育機會)如何導致大腦功能的改變。此外,將更多樣化的樣本納入研究範圍也會有所裨益,以檢驗這些發現是否適用於不同的人口群體。從童年到成年追蹤大腦發展的縱向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早期經驗如何塑造神經通路。
珀金斯說:「我的長期目標是釐清各種創傷暴露(包括長期貧窮壓力)的認知結果。我感興趣的是,緊張的生活經驗是否會成為一種機制,導致大腦處理新音素的方式發生適應性變化。
這項題為《童年貧困後的語言處理》的研究由Suzanne C. Perkins、S. Shaun Ho、Gary W. Evans、Israel Liberzon、Meroona Gopang 和James E. Swain 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