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著陸月背南極將以2種方式取得月球樣品
嫦娥六號登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成為嫦娥四號之後,人類第二個在月背軟著陸的太空船。
艾特肯盆地被認為是月球表面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著陸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難度係數非常大,需要快速且靈活反應。
嫦娥六號著上組合體攜帶了許多敏感器,就像眼睛和耳朵,透過光學、微波等方式,自動判斷坡度、坑、石塊的分佈情況,最終選一個比較優的落點。
其間,組合體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此後透過視覺自主避障系統進行障礙自動檢測,利用可見光相機根據月面明暗選擇大致安全點,在安全點上方100米處懸停,利用激光三維掃描進行精確拍照以檢測月面障礙,最終選定著陸點,開始緩速垂直下降。
即將到達月面時發動機關閉,利用緩衝系統保障組合體以自由落體方式到達月面,最終平穩著陸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
據了解,嫦娥六號探測器自5月3日發射入軌以來,先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煞車、環月飛行、著陸下降等過程。嫦娥六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登陸器、上升器組成。
5月30日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和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實現在軌分離。
登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將通過鵲橋二號中繼星,在地面控制下,進行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工作,此後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背採樣工作,透過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壤樣本和月表岩石,實現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
同時,將進行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分析,月壤結構分析等科學探測,深化月球成因與演化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