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的商業火箭公司融了幾億
近日,江蘇深藍航太有限公司(下稱「深藍航太」)宣布完成B輪融資,獲得數億元資金注入,投資方為方正證券旗下投資機構方正和生,以及濟鋼東泰。據悉,本輪資金將用於回收復用技術開發以及2024年首發「星雲-1」回收復用火箭生產等。
深藍航太創辦人兼CEO霍亮告訴創投日報記者,公司接下來的發展計畫和動向,依舊是加大回收復用火箭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星雲」系列火箭的研發和發射、回收和重複使用;擴大基礎建設投入、提升製造和測試能力,達到每年20發以上回收復用火箭的交付水準。
對於本輪融資,其表示,“B輪是系列融資,還在進行中。”
公開資料顯示,霍亮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是商業航太領域的連續創業者,於2016年擔任零壹太空副總裁、共同創辦人,並在之後創立深藍航太。
專注液體可回收運載火箭
深藍航太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以運載火箭研發、生產及提供商業發射服務為核心業務的商業航太企業。在北京亦莊設有火箭技術、液體發動機研發中心;在山東濟南建有火箭動力測試基地;在海南文昌建有發射基地和文旅教育基地。
霍亮向創投日報記者介紹,自成立以來,深藍航太一直聚焦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的研製,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自主研發的“星雲”系列液體可回收火箭“星雲-1”“星雲-2”。其中星雲-1型火箭為首型試驗火箭,預計2024年底首飛。
資料顯示,「星雲-1」的一子級能回收重複使用,火箭為2級構型,直徑3.35米,近地軌道運力約為2噸,配備10台雷霆-R液氧煤油發動機,可依任務載重大小選用直徑3.35m/2.25m 兩款整流罩。
「一子級具備回收復用及快速維護、再次發射的能力,可以響應低成本、高可靠、高頻次的發射需求。後續的商業化型號會在首飛型基礎上改進並提升運載能力至不低於6噸。
2021年7月,深藍航太完成國內首次液態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飛及垂直降落(VTVL)自由飛行。隔年5月,完成公里級VTVL垂直回收飛行試驗。
當下,商業航太正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2024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其中就包含了商業航太領域。
而商業火箭發射是商業航太中連接衛星製造和衛星應用的中樞環節,衛星需要搭載運載火箭發射進入軌道後才能發揮作用以及產生價值。
一位商業航太領域研發工程師告訴創投日報記者,該行業痛點在於“成本居高不下”,一般火箭研製發射費用動輒數億元,而一旦失敗,所有投入都將打水漂。而深藍航太選擇的可回收液體火箭路徑,可節省成本約超70%,而火箭採用的垂直回收方式,技術可行性更加可靠穩定,商業應用價值也更高。
談到深藍航太專注液體可回收運載火箭領域的初衷,霍亮亦表示,這種火箭透過回收和重複使用技術,可望顯著降低發射成本,還能透過提高發射頻次,為客戶提供更靈活、更有效率的發射服務。
隨著太空探索和商業應用的不斷深入,市場對高效、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的需求日益增長。根據創投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目前致力於商業航太的國內民營火箭企業還包括北京星際榮耀、北京星河動力、藍箭航太、北京天兵科技、東方空間、零壹空間、星途探索、深藍航天、火箭派等。
創辦人為清華博士
公開資料顯示,霍亮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師從製造業專家柳百成院士。曾任職於體制內單位,擔任主任設計師、專案負責人,資深工程師。
霍亮從2015年底開始接觸民營火箭產業。同年, SpaceX 發射的「獵鷹9」火箭開創了火箭從太空直接垂直回收的歷史,這讓霍亮意識到中國商業航太未來必是一片藍海。
2016年,霍亮開始擔任零壹空間副總裁、共同創辦人。
同年11月,霍亮創立的深藍航太註冊成立,隨後落腳北京亦莊。在這個中國營火箭大本營裡,聚集了藍箭航太、零壹空間、星際榮耀等一眾民營商業火箭公司。
據了解,深藍航太團隊核心成員在液體運載火箭、液體火箭發動機、先進航太飛行器研發方面擁有多年的深耕經驗,並具備較豐富的技術背景與研發能力。
關於運載火箭未來市場前景,霍亮認為,除了通訊衛星之外,還包括遙感、科學實驗、通訊載荷等,都有很多增量市場空間。娛樂、旅行、採礦等這些比較遠期的需求,也會逐漸爆發出來。此外,隨著成本的降低、可取得性的提升,國家和地方的一些任務需求也會被激發出來。
截至目前,深藍航太已完成7輪融資,先前的投資人包括順為資本、險峰長青、真成投資等機構;本輪參與的投資方則包括方正和生、濟鋼東泰。
其中,方正和生是方正證券的全資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近200億元。根據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方正和生公開投資事件152起,主要聚焦新興產業投資,涉及項目包括威朋醫療、中智科儀、華鑫微納等。
對於在資本市場受到關注的原因,霍亮認為,主要來自於公司多方面的優勢:包括在液氧煤油針栓發動機技術掌握上的領先性;通過3D打印製造工藝和構建全民營供應鏈的方式降低試驗箭的成本和製造週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