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法案》迄今已宣布的項目總投資達3,270億美元
《晶片法案》的誕生是出於在大流行病後提振美國經濟並提高其在全球舞台上的競爭力的願望。該法案的倡導者一開始並不知道它將取得多大的成績。由於這些投資,到2030 年,美國將可能生產全球最先進晶片的20% 左右,而現在幾乎是零。
上週,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了紐約州錫拉丘茲市,做了一件政府官員通常會做的事情:談到對當地經濟的巨額投資。但這並不是普通的投資,而是《CHIPS 和科學法案》為美光科技提供的61 億美元,該公司計劃斥資1000 億美元在錫拉丘茲北郊建設一個生產園區,並在愛達荷州博伊西建設一家工廠。
這項投資將對錫拉丘茲產生重大影響,錫拉丘茲希望它能振興當地經濟。它還有一個更大的意義:這是根據《晶片法案》發放的一系列聯邦補助金中的最新一筆,該法案在全美引發了意想不到的投資熱潮。
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新墨西哥州和俄勒岡州的項目,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項目,以及最近三星在德克薩斯州中部的項目,都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資助。
美國政府390 億美元的《晶片法案》獎勵措施現已使用過半,晶片公司和供應鏈合作夥伴宣佈在未來10 年內投資總額將達3,270 億美元。電腦和電子設備製造設施的建設也增加了15 倍。
考慮一下美光投資的影響。愛達荷州的工廠預計將於2026 年投入生產,紐約的兩家工廠將分別於2028 年和2029 年投入生產。白宮預測,這些設施將為當地創造2 萬個建築和製造職位,以及數萬個間接職位。
該法案的支持者們在主張通過法案時,恐怕沒有想到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相反,當時的重點是美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舞台上日益萎縮的競爭力。
正如半導體產業協會當時所指出的,美國的現代半導體製造能力所佔比例已從1990 年的37% 降至目前的12%,這主要是因為其他國家的政府在晶片製造激勵措施方面進行了雄心勃勃的投資,而美國政府卻沒有這麼做。同時,美國聯邦政府在晶片研究方面的投資佔GDP 的比例持平,而其他國家則大幅增加了研究投資。
短短幾年後,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聲稱,到2030 年,美國將可能生產全球最先進晶片的20% 左右,而不是現在的0%。
這將大大降低美國對全球供應線的依賴,這也是大流行期間的慘痛教訓。 《晶片戰爭》一書的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在《金融時報》上寫道,鑑於美國消耗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晶片,這可能並不意味著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他說:『如果東亞地區發生危機,智慧型手機和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產就會中斷,這是一個始終揮之不去的擔憂。但這些生產大致足以滿足資料中心和電信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