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的微粒幫助解開了醫學界最具挑戰性的難題之一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牛奶含有奈米顆粒,可用於口服改變疾病的RNA療法。目前,基於RNA的藥物只能透過注射給藥,這項發現為更便宜、更容易獲得的一系列疾病治療打開了大門。
研究人員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將注射藥物製成可口服的版本。口服藥物通常會失敗,因為它們無法抵禦腸道的惡劣環境,導致生物利用率低下,即藥物被人體吸收並發揮治療效果的能力低下。
RNA 療法是一類只能透過注射給藥的藥物。這類藥物利用基於RNA 的分子,操縱目標分子的表達和活性,調節生物通路,從而治癒或治療特定疾病。 RNA 療法可以治療傳統藥物無效的疾病。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最新研究發現,牛奶中被稱為細胞外囊泡(EV)的生物奈米粒子可能是一種口服重要RNA 療法的方法。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倫敦國王學院癌症與製藥科學學院製藥學高級講師Driton Vllasaliu 說:「口服給藥是最容易接受、最方便,通常也是最便宜的服藥方式,因為它不依賴醫護人員。 ‘遞送’生物藥物(如RNA療法)的能力通常被視為藥物遞送的’聖杯’,但一直是一個頑固的挑戰。是可能的”。 “
EV在細胞間通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大多數細胞都使用EV,把它們想像成細胞包膜–將蛋白質、脂質和核酸(包括RNA)等貨物遠距離運送到目標細胞。它們周圍有一層脂質保護層,重要的是,它們可以穿越生物屏障。
因此,研究人員研究了從牛奶中提取的EVs是否可用作向有問題的胃腸道輸送藥物的一種手段。先前,研究人員曾在小鼠模型中研究牛奶EVs(mEVs)對腸躁症(IBD)的治療潛力。
在利用逼真的人類腸道類器官模型證實mEVs 穿過腸壁後,研究人員在mEVs 中加入了抗腫瘤壞死因子α(anti-TNF-a)RNA,並給予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大鼠模型注射了一劑mEVs。 TNF-a介導腸道發炎過程,是導致IBD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縮短了大鼠結腸發炎主要部位的長度。
治療組結腸外觀的明顯改善表明,mEVs 成功傳遞了功能性抗腫瘤壞死因子-a RNA 貨物,從而減少了發炎並促進了結腸壁的修復。研究人員說,雖然這項研究只考慮了裝載RNA的mEVs對腸道疾病的影響,但這種mEVs可用於治療包括心臟病和糖尿病在內的多種疾病。
Vllasaliu說:”這將帶來顛覆性的、可持續的、可負擔得起的、可獲得的口服核酸療法,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從而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
此外,由於許多人經常接觸牛奶EV,因此與目前用於注射RNA 治療的合成奈米粒子不同,它不太可能引發不良的免疫反應。
這項研究發表在《奈米生物技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