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射推進實驗室修復旅行者1號現在又可以傳送科學資料了
已經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旅行者1 號自2023 年11 月14 日開始故障,向地球傳送的資料都是沒有意義的0 和1,而控制中心發送的指令則無法回應,這一度引起旅行者1 號將徹底失聯的擔憂。
之後JPL 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們翻出了47 年前老一輩工程師編寫的技術文件進行排查,到3 月份工程師發現探測器的機載計算機飛行數據系統(FDS) 內存可能出現了故障,但彼時探測器仍然無法影響指令因此想要排查也不容易。
最終在努力之下控制團隊獲得了一份FDS 系統的完整內存數據,儘管數據存在亂碼不過還是被成功解密,控制團隊得以檢查問題所在,當然最後也確實發現是內存故障。
為了恢復旅行者1 號的工作,控制團隊設法屏蔽了故障的內存,也就是將代碼保存在還能正常運行的內存區域中,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工程師將內存分成多個區域,然後將代碼放在不同的區域中保存。
4 月18 日JPL 向旅行者1 號發送了負責打包探測器工程數據的代碼,將其發送到探測器並存儲在指定的內存區域,兩天后JPL 實驗室收到了旅行者1 號的回信,附帶完整的工程數據。
目前旅行者1 號距離地球約243.4 億千米(約162.7 個天文單位),即便無線電是以光速傳播的,但因為距離太遠單次通信的時間也需要22 小時33 分,所以發送到探測器的程式碼並執行再回數據,總共需要45 小時,將近兩天。
也正是如此所以JPL 實驗室為了穩妥起見,選擇通過分批發送代碼然後耐心等待,此次打包工程數據的代碼已經被保存和執行,接下來會花費一段時間將其他軟體代碼包括科學數據相關的部分發送過去,所以用不了多久旅行者1 號就可以繼續向地球發送科學探測數據了。
不過由於旅客1 號的核電池已經接近壽命終點,目前有不少科學儀器已經被關閉用來節省電量,但最終旅行者1 號會在2030 年左右耗盡電池徹底失聯,失聯後的旅行者1 號將繼續向太空深處飛行,不過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到時候人類無法再獲得旅行者1 號的任何資訊。
另外太空是非常空曠的,所以不需要擔心旅行者1 號會撞到什麼東西,估計百萬年後人類文明毀滅了旅行者1 號都還在太空中繼續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