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悼念發現「上帝粒子」的關鍵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
發現”上帝粒子”的關鍵人物彼得-希格斯去世,享年94 歲。他的開創性工作為人們了解宇宙的基本結構奠定了基礎,並將繼續指導當前和未來的粒子物理學研究。作為現代科學的標誌性人物,希格斯於1964 年提出了同名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2008 年,彼得-希格斯在CMS 探測器前。圖片來源:Maximilien Brice/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希格斯玻色子於2012 年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被發現,這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SM)的最高成就–這一非凡的理論從最基本的層面解釋了可見宇宙。
希格斯與羅伯特-布魯特和弗朗索瓦-恩格勒特一起,在一代物理學家的工作基礎上,假設了布魯特-恩格勒特-希格斯(BEH)場的存在。在已知的基本場中,BEH 場是唯一一個在整個宇宙中”開啟”的場,而不是忽隱忽現和保持局部性的場。由於基本粒子(如電子和夸克)與無所不在的BEH 場之間的相互作用,BEH 場的存在使得物質得以在宇宙大爆炸後約10-11秒的早期宇宙中形成。 2013 年,希格斯和恩格勒特因上述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總幹事法比奧拉-賈諾蒂說:「彼得除了對粒子物理學做出傑出貢獻外,他還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對全世界的物理學家來說,他是一個鼓舞人心的人物,一個難得的謙虛的人,一個偉大的教師,一個用非常簡單而深刻的方式解釋物理學的人。 ,我會非常想念他。
彼得-希格斯的科學遺產將遠遠超出目前的發現範圍。希格斯玻色子–他第一個確定的BEH 場的可觀測”激發”–與基礎物理學中一些最有趣、最關鍵的懸而未決問題有關。因此,這個仍然相當神秘的粒子是通往SM 以外物理學的一個獨一無二的門戶。
自2012年發現它以來,ATLAS和CMS合作小組已經在約束它的特性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這項艱苦的科學研究將在未來幾十年裡成為大型強子對撞機、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和未來對撞機研究的核心板塊,有望洞察基礎科學中的許多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