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探索72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牧羊人如何駕馭複雜的早期農業
新石器時代伊始,伊比利半島南部的牧民社區採用了各種牲畜管理策略,改變了繁殖、飼養和遷移方式,以滿足其生態和生產要求。巴塞隆納自治大學(UAB)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了這一點,該研究重建了7200 年前佔據埃爾托羅山(Cueva de El Toro,馬拉加安特克拉)的第一批牧民群體的飼養方式,目的是探索他們的飼養策略以及可能對其產生影響的社會經濟因素。
為本研究取樣而在埃爾托羅岩洞(Cueva de El Toro)中發現的綿羊牙齒碎片。資料來源:Alejandro Sierra, UAB
這項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研究由阿拉伯銀行大學史前系、拉古納大學(特內裡費島)、Milà i Fontanals 人文研究機構(IMF-CSIC)、卡迪夫大學和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參與。
新石器時代伊比利半島的農業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距今7,600 年至7,400 年之間。然而,有關第一批新石器時代群落,尤其是南部群落的放牧策略的具體資訊卻很有限,這主要是由於很難在同一地點和如此短的考古時間內對這些管理方法進行調查。
埃爾托羅洞穴的自然環境。圖片來源:迪馬斯-馬丁-索卡斯
這項研究能夠以非常精確的時間分辨率,在同一地點重建他們的牲畜管理方法,包括海拔流動性。透過對來自Cueva de El Toro 的八顆牙齒標本進行高分辨率放射性碳測年,以及對琺瑯質中的穩定碳和氧同位素進行分析,研究人員得以證實,在新石器時代向整個伊比利亞半島擴張期間,洞穴中的牲畜管理時間僅為240 年,並確定了它們的飼養模式。
結果表明,牧民群體在秋季、冬季和春季採用不同的繁殖模式,從而控制羊群的繁殖;在整個年周期中,他們給動物餵食不同的植物,有些動物在夏季食用鹽鹼地的典型物種,並讓它們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山區放牧。這種巨大的差異表明,可能每隻羊的放牧方式都不同,而且同一羊群也可能採用不同的模式。
這些發現質疑了先前關於地中海西部新石器時代初期牲畜管理同質性的看法,並強化了關於伊比利亞南部新石器時代第一批人群複雜性的假設。 “我們發現的不同放牧策略符合為伊比利亞南部新石器時代群落提出的經濟模型,這些群落一直被認為是高度流動的放牧群落,”負責協調這項研究的阿拉伯科學院研究員亞歷杭德羅-謝拉(Alejandro Sierra)說。
所發現的變異性可以解釋為第一批農業和農耕社會出於各種原因(如更好地獲取資源、氣候條件的變化或每個地方的主要社會經濟特徵)而做出的適應性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說,發表的研究報告”可能對理解伊比利亞半島新石器時代初期第一批農業和農耕社會的適應性具有更廣泛的影響”,阿拉伯農業大學研究員兼研究協調員瑪麗亞-薩尼亞(María Saña)說。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