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微塑膠的威脅比已知的更大
最新研究表明,南極洲的微塑膠污染比先前的研究表明的更為廣泛,影響威德爾海的微塑膠顆粒更小,來源也多種多樣。這並不是巴塞爾大學和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AWI)的研究人員首次對南極洲的微塑膠進行研究。不過,2021 年春季考察的數據分析顯示,在遙遠的威德爾海,這些微小塑膠顆粒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比人們之前所知道的要嚴重得多。
總共17 份海水樣本均顯示微塑膠的濃度高於過去的研究。巴塞爾大學環境科學系博士生、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克拉拉-萊斯滕施耐德說:”原因在於我們進行的採樣類型。”
本次研究的重點是大小在11 到500 微米之間的顆粒。研究人員透過將水抽入水箱、過濾,然後使用紅外線光譜分析法進行收集。該地區先前的研究大多使用網眼尺寸約300 微米的細網從海洋中收集微塑膠顆粒。較小的顆粒會直接穿過這些浮游生物網。
新研究結果表明,水中98.3% 的塑膠微粒小於300 微米,這意味著先前的樣本中沒有收集到這些微粒。萊斯滕施耐德指出:”南極海洋的污染遠遠超出了以往研究報告的範圍。這項研究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
洋流起什麼作用?
各樣本受到污染的程度不同。在大陸坡和南極斜坡洋流以北採集的近海樣本中,微塑膠的濃度最高。其原因尚無定論。可能是海岸附近形成的冰層會保留微小的塑膠顆粒,只有當冰層融化時,它們才會被釋放回水中。洋流也可能在其中發揮了作用。德國海利戈蘭AWI 的Gunnar Gerdts 認為:”洋流可能像一道屏障,減少了南北方之間的水交換。”
可以肯定的是,洋流是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該領域許多未決問題的主題。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只對海洋表面的水樣本進行了研究,而沒有對更深處的水樣本進行研究。這主要是由於考察船採集樣本的時間有限,而且設備的抽水能力不足。不過,分析這些數據還是很有啟發性的,因為深層洋流與表層洋流差異很大,而且溫鹽環流會導致與北部地區水團的交換。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微塑膠最初是如何進入威德爾海的,也不清楚它們是否會離開該地區。強大的南極環極洋流在南緯60 度左右環繞南極洋流動,可能會阻止它們離開。研究人員還無法斷定微塑膠的來源。可能的來源包括來自旅遊業、漁業和研究行業的區域性船舶運輸,以及陸地上的研究站。不過,微塑膠也可能透過洋流或大氣傳輸從其他地區進入南極洲。
透過研究提高認識
研究人員計劃下一步重點分析在同一次考察中收集的沉積物樣本。海底是獨特和敏感生物的家園,也是南極牛魚(Bovichtidae)的繁殖地。
隨著南極海洋旅遊業的增加,未來污染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對環境和食物鏈造成進一步影響。
儘管如此,萊斯滕施耐德仍然保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近年來,有關這一主題的研究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微塑料對環境和所有生物造成的問題的認識。”她指出,儘管目前還沒有一個包羅萬象的解決方案,但世界各地的利益相關者都在積極努力,以便更好地了解這個問題,並開發出減少塑膠污染的創新理念。當然,”每一個有環保意識的人都可以帶來積極的變化”。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