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正在奪回領先地位?
日本尋求奪回產業優勢,希望成為外國科技公司的「亞洲最佳合作夥伴」。但專家表示,日本必須擁抱快速創新,才能成為該產業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然而,它還沒有實現。日本在瑞士管理學院IMD最新的全球數位競爭力排名中排名第32位。
專家表示,大規模的海外和國內投資為日本提供了重新奪回科技桂冠的機會,但要成為令人信服的替代品,該國必須擁抱快速創新。
美國科技巨頭正向日本的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和晶片生產投入數十億美元,日本在20 世紀80 年代主導了硬體產業。
Google上個月在日本推出了區域網路防禦中心,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正斥資140 億美元擴大日本雲端基礎設施。
在最新舉措中,ChatGPT製造商OpenAI的合作夥伴微軟本周承諾提供29 億美元來提升國家的人工智慧實力。
金融科技公司AND Global 執行長Khos-Erdene Baatarkhuu 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使日本成為比中國更具吸引力和穩定的合作夥伴。”
他表示,與韓國等鄰國相比,「日本科技業曾經處於領先地位,但由於對數字和移動趨勢的反應較慢而失去了優勢」 。
但「現在,憑藉支持性的政府政策、有彈性的新創公司以及全球科技格局可能發生的變化,日本有機會重新獲得其科技優勢」。
然而,它還沒有實現。在瑞士管理學院IMD 最新的全球數位競爭力排名中,日本排名第32 位。
CB Insights 列出的1,200 多家科技「獨角獸」(價值超過1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中,只有7 家日本公司出現。
科斯-艾爾登說,部分原因在於企業「追求完美的態度」和對「穩定和逐步改善」的偏好。
“日本的傳統企業文化往往是規避風險和等級森嚴的,這可能會抑制軟體行業典型的快速創新。”
日本科技投資公司軟銀集團執行長孫正義警告說,如果日本忽視人工智慧,日本可能會成為一條目瞪口呆的「金魚」。
「日本醒醒吧!」他在十月的一次公司活動中說道。 “我想站在進化論的一邊。”
週三,孫正義和蘋果老闆Tim Cook、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等科技巨頭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國總統喬·拜登在華盛頓共進晚餐。
在當天的峰會上,岸田和拜登誓言要加強「我們作為全球領導者在開發和保護下一代關鍵和新興技術方面的共同作用」。
他們也在聯合聲明中同意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加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半導體為從手機到汽車的各種產品提供動力,近年來已成為關鍵戰場。
由於複雜的國際貿易關係,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已阻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晶片技術。
台積電2 月在日本南部開設了一座耗資86 億美元的新晶片工廠,並計劃投資200 億美元建造第二座工廠,生產更先進的晶片。
岸田本月訪問台積電廠時表示,他「親身感受到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復甦」。
過去三年,日本在晶片相關補貼上花費了3.9 兆日圓(250 億美元) ——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比美國或德國還要高。
索尼和豐田等日本公司也與美國巨頭IBM 合作開展名為Rapidus 的半導體項目,目標是從2027 年開始在日本批量生產兩奈米邏輯晶片。
專業IT智庫MM研究所副所長橫田英明表示,“現在是投資日本的好時機”,日圓匯率已跌至34年來的最低點。
他表示,科技公司希望中國能夠成為他們“在亞洲的最佳合作夥伴”,而其勞動力擁有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工程師,隨時可供搶購。
他表示,成熟的日本企業,尤其是汽車和家用電器行業的企業,為人工智慧獲利提供了現實機會。
但科斯-額爾德尼警告說,鑑於日本勞動生產力低且勞動力不斷萎縮,日本不應依賴其作為製造商的傳統。
他說:“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我認為日本正處於十字路口。”問題不是日本能否成為“這些變革性技術的生產者,而不僅僅是消費者”,而是多快的速度。
微軟計劃為日本1.25 億人口中的300 萬人提供人工智慧培訓。
日本和美國的大學也正在合作由NVIDIA和Arm等跨國公司資助的新技術研究計畫。
「總體而言,日本對人工智慧的承諾具有經濟振興的巨大潛力,」Khos-Erdene 說。
“透過促進合作、留住頂尖人才以及向美國和中國等成功模式學習,日本可以彌合人工智慧差距,重新確立自己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主要力量的地位。”